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诱因与科学预防措施

2025-07-23 09:42:13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宁微

  儿童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在婴幼儿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由于儿童呼吸道发育未成熟,免疫功能较弱,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感染,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可能引发并发症。了解常见诱因并采取科学预防措施,对降低感染率、保障儿童健康意义重大。

  一、常见诱因

  1.病原体感染

  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其中鼻病毒可引起普通感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常见病因。细菌感染虽不如病毒常见,但危害更大,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可导致肺炎、细菌性鼻窦炎等。此外,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也可引起学龄儿童的呼吸道感染,表现为持续咳嗽、发热等症状。

  2.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婴幼儿呼吸道黏膜娇嫩,黏膜下血管丰富,分泌物较多但纤毛运动能力弱,难以有效清除病原体和分泌物。同时,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完善,尤其是6个月至3岁的儿童,从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消耗,自身抗体产生不足,抵御病原体的能力较弱。

  3.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是重要诱因之一,空气中的PM2.5、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可刺激呼吸道黏膜,破坏黏膜屏障功能,增加感染风险。室内环境中的过敏原,如尘螨、霉菌、宠物皮屑等,不仅可能诱发过敏,还会降低呼吸道抵抗力。此外,气候变化引起的温差过大,空气湿度异常(过高或过低),也可能诱发受病原体侵袭。

  4.交叉感染

  儿童接触过的玩具、餐具、公共设施等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后,未及时清洁双手就触摸口鼻,容易导致病原体侵入。集体生活环境如幼儿园、托儿所等,人员密集且接触频繁,一旦出现感染者,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二、科学预防措施

  1.增强自身免疫力

  合理膳食至关重要,应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均衡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避免挑食、偏食。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婴幼儿需保证每天12-16小时睡眠,学龄前儿童保证10-13小时睡眠,充足的睡眠能促进免疫细胞生成。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质,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改善环境条件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减少室内病原体浓度;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可使用加湿器或除湿器调节,避免潮湿滋生霉菌或干燥损伤黏膜。雾霾天气减少户外活动,必须外出时佩戴适合儿童的口罩;严格禁止在室内吸烟,避免儿童暴露于二手烟环境。

  3.强化个人卫生

  培养儿童勤洗手的习惯,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接触公共物品后,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清洁双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口鼻,无纸巾时用肘部遮挡,避免飞沫传播。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减少与感染者的接触机会。

  4.规范疫苗接种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及时为儿童接种疫苗,如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等可预防相应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此外,流感疫苗建议每年接种,尤其适合6月龄至5岁的儿童、免疫力低下者;肺炎球菌疫苗可有效预防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家长可根据儿童年龄和健康状况咨询医生后选择接种。

  5.加强健康监测

  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儿童精神状态,如出现咳嗽、流涕、咽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居家休息,避免交叉感染。轻微症状可通过多休息、多喝水缓解,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滥用抗生素。同时,定期带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营养不良、贫血等问题并干预,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

  总之,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采取科学预防措施,能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家长作为儿童健康的守护者,应重视日常预防工作,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只有将预防措施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