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要护理得当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它通过将血液引出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过滤、回输患者血液,维持代谢和水分平衡。然而,血液透析并非一劳永逸的治愈方法,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要得当。
一、血液透析是如何工作的
血液透析主要模拟肾脏滤过功能,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通过净化设备过滤后再回输干净血液,帮助患者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和代谢废物,达到净化血液、维持酸碱平衡的目的。
二、血透患者的日常护理要点
(1)动静脉内瘘的日常维护
动静脉内瘘被喻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它满足了血液透析时快速、大量引血和回输血液的需求。
日常观察与监测
检查震颤与杂音:每天至少检查一次内瘘部位是否有震颤(手指轻触血管时感受到的震动)和杂音(用听诊器听到的“呼呼”血流声)。若震颤或杂音减弱或消失,可能提示内瘘狭窄或血栓形成,需立即就医。
观察皮肤状况:留意内瘘部位皮肤是否红肿、渗液、瘀斑,警惕感染或出血。若出现手臂肿胀、疼痛或皮肤发凉,可能与血液回流受阻有关,需及时联系医生。
清洁与保护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透析前用肥皂水清洗内瘘侧手臂,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透析后24小时内保持穿刺点干燥,防止感染。同时,要避免抓挠或碰撞内瘘部位,修剪指甲以免划伤皮肤。
避免压迫与负重:禁止在内瘘侧手臂测血压、抽血、输液或佩戴过紧饰品,以免压迫血管导致血流不畅。此外,要避免提重物(>5kg)或长时间下垂手臂,睡眠时勿压住内瘘侧肢体。
功能锻炼与维护
术后早期锻炼:术后1-2周可进行手指握力训练(如捏握力球),每次5-10分钟,每日3次,促进血管扩张。需注意避免过早过度用力,术后8-12周内瘘成熟后方可使用4。
长期促进血流:透析间期可局部热敷(温度<40℃),或使用红外线理疗仪(需医生指导),改善血管弹性。
(2)建立科学饮食!
透析期间饮食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非常重要,进行科学饮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热量摄入充足:保证足够的热量供应,以维持身体基本能量需求。一般每天摄入126-188千焦/千克体重,可通过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来满足,如米饭、面食、藕粉、芋头等。
优质蛋白为主:透析过程会导致蛋白质丢失,患者需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如鸡蛋白、牛奶、鱼肉、鸡肉等,维持正氮平衡,促进身体恢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应为每天1.0-1.2克/千克体重,同时减少植物蛋白摄入。
控制水盐摄入: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不利于血压控制。患者应减少食盐摄入,每天不超过6克,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和高盐零食。同时严格控制水分摄入,避免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两次透析间体重增加值不超过体重的5%为宜。
限制钾磷摄入:高钾血症和高磷血症是血透患者常见并发症,应避免食用含钾、磷较高的食物。如香蕉、菠菜、蘑菇、坚果、海带、动物内脏等;必要时按医嘱使用降钾药物。
补充维生素:透析会使水溶性维生素丢失,建议透析患者多食用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如苹果、火龙果、西红柿、油菜等。
(3)心理问题的调适方式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常因疾病本身、治疗过程等产生痛苦和负面情绪,积极的心理调适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打造积极心态:将科学理性乐观面对透析视为生活一部分,慢慢习惯适应。尝试培养患者阅读、绘画、听音乐等兴趣爱好,让生活充满阳光。
社交与家庭支持策略:不要总是逃避社交,与家人、朋友聊天,获得情绪支持。建立透析患者互助小组,与有相同经历的人交流,获得情感支持、信息支持。
解决情绪困扰:当情绪低落开心不起来时,及时寻求亲人的开导或心理专家的指导,以更好地恢复情绪状态。
(4)警惕血液透析并发症:守护健康的防线
感染防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特别容易出现感染。应确保透析治疗室/区清洁和通风良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讲究个人卫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防止发生感染。
血压与血糖监测:精细管理血糖和血压,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和处方按时使用降压、降糖药物,控制指标稳定,严格控制血压与血糖,远离透析并发症。
骨骼健康:透析会引起骨质疏松,应定期进行维生素D水平检查和补充,进行太极拳、慢跑等适度的体重支撑运动,让透析患者骨骼更强健。
皮肤护理:透析患者皮肤易出现干燥、瘙痒等问题,做好皮肤护理很重要,可使用无香精、低敏型润肤霜,如维生素E乳等,缓解透析患者皮肤瘙痒。
选择合适衣物:日常生活中选择棉质、宽松的内衣裤和床单,避免穿着过紧或材质粗糙的衣服,以免出现皮肤瘙痒。
总之,血液透析患者的日常护理是一场漫长的生命守护战,需要家属花时间和心思去照顾患者。通过均衡膳食、瘘管的精心呵护、积极的心理疏导、并发症的全面预防与应对,以及医护团队间的默契与合作,患者完全可在接受血透治疗下,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