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慢性咽炎总“清嗓子”?中医“滋阴利咽”告别咽干咽痛

2025-07-23 09:46:38 南宁市青秀区桂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农凤荣

  不少人,尤其是教师、播音员、老年人等群体,常会被慢性咽炎困扰:喉咙干痒、异物感明显,总想“清嗓子”却治标不治本,晨起刷牙还会恶心干呕,严重时咽干咽痛影响说话和进食。西医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而中医从“阴虚津亏”的病机出发,采用“滋阴利咽”疗法调理体质,能从根源上改善慢性咽炎的不适症状。

  一、中医眼中的慢性咽炎:咽喉失养,燥邪作祟

  在中医理论中,慢性咽炎属于“喉痹”范畴,其核心病机是“咽喉失养”。咽喉是肺胃的门户,依赖肺胃之津濡养,当各种因素导致津液亏虚、咽喉失润时,就会出现干燥、疼痛、异物感等症状。慢性咽炎常见的中医证型中,“肺阴亏虚”最为多见。长期用嗓过度、吸烟饮酒、空气污染等因素,会耗伤肺阴,导致咽喉失去濡养,表现为咽干咽痒、干咳少痰、声音嘶哑,午后或夜间症状加重。“胃阴不足”型则与饮食不节有关,过食辛辣、油炸食物会损伤胃阴,胃火上炎灼伤咽喉,出现咽痛明显、咽部灼热感,伴有口臭、便秘等症状。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中医的“阴虚津亏”状态与咽喉黏膜慢性炎症、黏膜分泌功能下降密切相关,长期阴虚还会导致咽喉黏膜屏障功能减弱,易受外界刺激而反复发作。

  二、滋阴利咽:中医调理的核心法则

  中医治疗慢性咽炎以“滋阴利咽、润燥生津”为根本大法,如同为干涸的咽喉“补水润燥”,通过滋养阴液、清除虚火,恢复咽喉黏膜的正常功能。针对不同证型,调理方法各有侧重:

  滋养肺阴、利咽润喉适用于肺阴亏虚型咽炎,常用中药如麦冬、玄参、沙参等滋阴润肺,配合桔梗、甘草宣肺利咽,经典方剂“养阴清肺汤”是代表方,由生地、麦冬、玄参、贝母等组成,能有效缓解咽干咽痒、干咳少痰的症状。日常可饮用麦冬桔梗茶(麦冬10g、桔梗5g、甘草3g),代茶频饮。

  滋养胃阴、清降虚火针对胃阴不足型咽炎,常用玉竹、石斛、知母等滋养胃阴,配合黄连、竹叶清泻胃火,代表方剂为“玉女煎”加减。这类患者需在滋阴的同时清胃火,避免虚火上炎加重咽痛。食疗可选用石斛粥(石斛10g、粳米50g)、银耳百合汤等,既能滋阴又能养胃。

  对于咽部异物感明显、伴有痰多的患者,可在滋阴基础上加用化痰利咽药,如浙贝母、胖大海、木蝴蝶等;若咽部黏膜充血明显,可加入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物,但需注意避免长期使用苦寒药物损伤阴液。

  三、中医外治法辅助缓解症状

  穴位按摩简单易行,可日常操作:按揉合谷穴(手背虎口处)疏风解表,缓解咽部疼痛;按揉鱼际穴(手掌外侧,第1掌骨中点)滋阴润肺,改善咽干症状;按压天突穴(胸骨上窝中央)化痰利咽,减轻异物感。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每天2-3次。

  咽喉含漱能清洁咽部、舒缓黏膜,常用金银花10g、麦冬10g、桔梗5g煎水放温后含漱,每次含漱30秒后吐出,每天3-4次,尤其适合咽部灼热、疼痛明显的患者。

  艾灸调理适合阳虚体质的慢性咽炎患者,取足三里(外膝下3寸)、三阴交(内踝上3寸)等穴位温和灸,每次15分钟,每周2-3次,通过温阳益气促进津液生成,改善咽喉干燥。

  四、慢性咽炎的日常养护要点

  避免过度用嗓,教师、主播等职业人群需注意发声技巧,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让咽喉得到充分休息;改善生活环境,避免长期处于干燥、粉尘多或空气污染的环境,室内保持适宜湿度(50%-60%),可使用加湿器;饮食调理至关重要,忌辛辣刺激、油炸烧烤食物,少吃过冷过热食物,多食梨、百合、银耳、蜂蜜等滋阴润燥的食物;

  戒烟限酒,烟酒是咽喉黏膜的“大敌”,长期吸烟会直接损伤黏膜,加重阴虚燥热;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保持大便通畅,便秘会导致胃火上炎加重咽炎;感冒及时治疗,避免病毒、细菌感染诱发咽炎急性发作,加重慢性炎症。

  五、结束语

  中医内科通过“滋阴利咽”疗法,从根本上改善慢性咽炎患者的阴虚津亏状态,不仅能缓解咽干咽痛、异物感等症状,还能提高咽喉黏膜的抵抗力,减少复发。在专业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结合内服药物、外治法和日常养护,才能让咽喉重新恢复湿润舒适,告别频繁“清嗓子”的困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