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康复指南:让每一口呼吸都更轻松

2025-07-24 17:43:01 广西宾阳县武陵镇卫生院 黄昭雄

  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因呼吸困难、气促而影响生活质量。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呼吸康复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核心手段,能帮助他们重新掌控呼吸,让每一口呼吸都更轻松。

  一、认识慢阻肺的呼吸困境

  慢阻肺患者的呼吸难题源于气道和肺组织的慢性损伤。长期吸烟、空气污染、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因素会导致气道炎症、黏液分泌增加、气道结构重塑,最终造成气流受限。患者最典型的感受是“气短”,早期仅在活动后出现,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发展到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这种呼吸困境会形成恶性循环:气短导致活动减少,肌肉萎缩进一步降低运动耐力;呼吸效率下降使患者被迫采用耗能的辅助呼吸肌呼吸,加重疲劳感;长期缺氧还会影响心脏功能,引发肺心病等并发症。许多患者因害怕气短而刻意回避活动,生活范围逐渐缩小,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二、呼吸康复的核心内容

  呼吸康复是一项综合性干预措施,涵盖呼吸训练、运动锻炼、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多个方面,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呼吸训练是改善呼吸效率的基础。腹式呼吸训练可增强膈肌功能,具体方法为:取坐位或卧位,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尽量延长呼气时间(吸呼比约1:2-1:3),每天练习3-4次,每次5-10分钟。缩唇呼吸能减少气道陷闭,吸气时用鼻子缓慢吸气,呼气时嘴唇缩成口哨状缓慢呼出,如同“吹蜡烛”,可在日常活动中随时练习。

  运动锻炼是呼吸康复的核心。很多患者担心运动加重气短而不敢动,实则适度运动能增强呼吸肌和骨骼肌力量。开始阶段可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骑自行车,每次10-15分钟,逐渐增加到30分钟,每周3-5次。同时进行肢体力量训练,如哑铃练习、弹力带训练,重点锻炼上肢和核心肌群,增强辅助呼吸肌力量。运动中若出现轻微气短属正常现象,若出现胸痛、严重喘息应立即停止。

  营养支持同样关键。患者应保证充足蛋白质摄入(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如鱼、蛋、奶、瘦肉等;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增加腹部压力影响呼吸;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免疫力。

  三、日常管理与症状控制

  慢阻肺患者的日常管理对维持康复效果至关重要。首先要严格戒烟,吸烟是导致慢阻肺发病和进展的首要因素,戒烟能显著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即使患病后戒烟,也能明显改善预后。同时要避免接触二手烟、粉尘、油烟等刺激性气体,雾霾天气外出需佩戴防颗粒物口罩。

  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主要诱因,患者应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勤洗手,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每5年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降低感染风险。一旦出现咳嗽加重、痰量增多、颜色变黄、气短明显加重等急性加重信号,需及时就医。

  家庭氧疗是部分患者的必要措施。当动脉血氧分压低于55mmHg或血氧饱和度低于88%时,需长期家庭氧疗,每天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正确使用氧气设备,定期清洁维护,避免氧气接触明火,确保用氧安全。

  四、心理调适与长期坚持

  慢阻肺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康复效果影响显著。长期呼吸困难易导致焦虑、抑郁,而不良情绪又会加重气短感受。患者要学会接纳疾病,认识到呼吸康复的长期性和有效性;通过与家人朋友沟通、参加患者互助小组等方式疏解情绪;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避免心理问题成为康复阻碍。

  呼吸康复不是短期任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生活方式。建议患者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记录每日训练内容和身体感受,定期复诊评估肺功能和康复效果,根据病情调整方案。家庭成员的支持至关重要,家人应鼓励患者坚持训练,参与康复过程,共同营造有利于康复的家庭环境。

  五、结束语

  慢阻肺虽然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的呼吸康复,患者完全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从正确的呼吸方式到适度的运动锻炼,从合理的营养搭配到积极的心理调适,每一项干预都在帮助患者重新获得呼吸的主动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