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急诊护理的黄金法则
急性脑卒中属于一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其救治核心在于一个字“快”,患者发病后的4.5-6小时是紧急救治的黄金时间,只有采取正确护理措施才能有效降低疾病死亡率与致残率。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大众对急性脑卒中急诊护理的了解,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急性脑卒中急诊护理的黄金法则,帮助大家明确关键时刻应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一、快速识别:FAST法则
在急性脑卒中急诊护理中,快速识别是开展护理工作的第一步,结合FAST法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急性脑卒中。
F(Face,面部):引导患者微笑,观察其面部是否存在单侧面部下垂的情况。
A(Arm,手臂):引导患者将双臂抬起,观察其单侧手臂是否存在明显无力或下垂情况。
S(Speech,言语):引导患者说话,观察其是否存在表达困难或语意模糊的情况。
T(Time,时间):如果存在以上情况,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准确记录患者发病时间。
在这里需要注意,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时可能会伴随剧烈头痛、视力模糊、步态不稳的症状,所以要提高对相关症状的警惕。
二、急诊护理的黄金法则
1.立即启动急救系统
当怀疑患者存在急性脑卒中风险时,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此时一定不要自行驾车前往医院,因为急救车配备了专业设备与急救人员,可以在送医途中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急救帮助,所以家属需要做的就是紧急联系医院,保持冷静,并准确记录患者的发病时间,适当安抚患者,以防患者由于情绪激动而提升血压。
2.保持患者呼吸通畅
在启动急救系统后,急救人员需要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如果患者此时处于清醒状态,那么则需要引导患者采取半卧位(头部抬高30°),以此来帮助患者改善呼吸;而如果患者此时昏迷或者伴有呕吐症状,则需要引导其采取侧卧位,以防出现误吸情况。同时,急救人员需要清除患者口腔异物,呕吐物、假牙等异物都需要立即清理,以免导致患者窒息。当然,此时也要避免为患者提供饮水,其目的也是避免患者误吸引发肺炎。
3.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需要重点关注血压指标、心率与血氧指标、血糖指标。其中,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超过220/120mmHg时,需要谨慎降压,因为快速降压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供血不足情况,危及其生命;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缩压超过180mmHg时需要及时进行药物控制。对于患者心率与血氧指标的监测,要确保其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4%的范围内,必要时应为患者提供吸氧支持。而当患者的血糖指标>10mmol/L(高血糖)时,则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当患者血糖<3.9mmol/L(低血糖)时,则需要适当补充葡萄糖。
4.快速转运与院内衔接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救,需要优先将其送至卒中中心,并确保医院具备较强的溶栓、取栓能力。因此,急救人员需要预先告知医院相关情况,患者的症状表现、发病时间以及生命体征等相关信息都需要明确且具体,以此缩短院内评估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多救治机会。
三、院内急诊护理的关键步骤
1.快速影像学检查
患者到院后,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快速影像学检查,通过CT、MRI(磁共振成像)来明确急性脑卒中的类型。如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等。紧接着对患者开展血管评估,利用CTA(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MRA(磁共振血管成像)来判断患者的血管闭塞位置,为后续治疗提供支持。
2.预防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与吸入性肺炎作为急性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巨大,因此在院内急诊护理阶段,护理人员需要警惕并发症。对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需要为卧床患者提供气压泵或抗凝药物;对于吸入性肺炎的预防,需要抬高患者床头,并尽早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方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四、结束语
脑卒中急救护理需要争分夺秒,不管在哪一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影响,因此掌握“快速识别、保持呼吸、准确记录、及时送医”的黄金法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为患者争取希望,从而进一步提升其生存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