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尘肺:粉尘在肺里的“沉积记”

2025-07-25 09:06:50 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牙丽玲

  粉尘是空气中的“微型入侵者”,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在肺里写下漫长的“沉积史”。从车间里的矿尘到工地上的水泥灰,这些细小颗粒一旦潜入肺部,便会悄悄“扎根”,把柔软的肺变成硬邦邦的“石头”。尘肺的可怕,在于它早期悄无声息,晚期却能摧毁呼吸功能。这篇文章带你看清粉尘如何“攻占”肺部,教你守住呼吸的第一道防线。

  一、粉尘的“偷渡之旅”:从空气到肺叶的步步渗透

  我们的呼吸道本是精密的“防御系统”:鼻腔里的绒毛像一排排小刷子,能过滤掉直径大于10微米的粉尘;气管黏膜分泌的黏液如同“黏胶陷阱”,会黏住5-10微米的颗粒,再通过咳嗽排出体外。但直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堪称“完美偷渡者”。它们小到能随着气流直接穿透肺泡壁,比如采石场的石英粉尘、煤矿的煤尘,直径往往只有2-3微米,就像用细针穿过纱窗,轻松突破所有防线。这些粉尘进入肺泡后,会开始一场“殖民运动”:

  首先是“站稳脚跟”。石英等矿物性粉尘表面带有尖锐棱角,会刺破肺泡细胞,引发局部炎症。身体会派巨噬细胞赶来“清理”,但这些免疫细胞就像试图徒手抓仙人掌的人——不仅吞不掉粉尘,反而会被粉尘释放的毒性物质杀死。死亡的巨噬细胞会释放纤维化因子,促使肺组织长出瘢痕。

  接着是“扩张领地”。初期,粉尘聚集的地方会形成小米粒大的结节;5-10年后,结节会融合成斑块,像补丁一样贴在肺叶上。此时的肺脏,既无法充分扩张吸入空气,也不能高效交换氧气。

  更可怕的是,粉尘一旦沉积就很难排出。比如石棉纤维,会像钉子一样扎进肺组织,即使离开粉尘环境,仍会持续引发纤维化。有矿工在脱离岗位20年后,还会因迟发性尘肺去世。

  二、身体的“求救密码”:从咳嗽到窒息的信号链

  第一阶段:潜伏的“小麻烦”

  发病初期(通常是接触粉尘后3-5年),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干咳,尤其早晨起床时明显,就像喉咙里卡了细沙。有人会觉得“干活时气短”,但休息后能缓解,往往被误认为是“累着了”。这时候做胸部X线检查,可能只能看到零星的小结节,容易被忽略。

  第二阶段:明显的“不对劲”

  接触粉尘10年左右,症状会逐渐加重。咳嗽变得频繁,可能咳出灰色痰(混有粉尘的分泌物);爬三楼会气喘吁吁,甚至平地快走都需要停下来喘气。这是因为肺部纤维化已经影响到气体交换,血液里的氧气含量开始下降。此时患者会经常感到胸闷,就像胸口压着一块湿毛巾,阴雨天或劳累后更明显。

  第三阶段:致命的“大崩溃”

  当粉尘沉积超过20年,肺组织会广泛纤维化,甚至出现“蜂窝肺”。患者会出现持续缺氧,嘴唇、指甲发紫,稍微活动就呼吸困难,最终可能因呼吸衰竭、肺心病去世。更糟的是,长期缺氧会导致全身器官受损,比如大脑缺氧会引发记忆力下降,心脏为了代偿会变得肥大,形成恶性循环。

  三、防御战:从“被动治疗”到“主动拦截”

  一级防御:从源头切断粉尘入侵

  这是最有效的手段。企业必须安装除尘设备,比如煤矿的湿式作业(向煤层喷水减少扬尘)、车间的负压抽风系统,能将粉尘浓度降低90%以上。个人防护更关键:佩戴N95及以上级别的防尘口罩(普通口罩对PM2.5级粉尘几乎无效),穿长袖工作服并每天清洗,工作后立即洗澡换衣,避免将粉尘带回家。

  二级防御:定期“体检扫雷”

  高危人群每年必须做一次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胸片可能漏诊早期小结节,而CT能发现0.5毫米的病变。一旦发现肺部有粉尘结节,及时脱离粉尘环境,可阻止病情进展。比如某金矿规定,矿工每2年轮换一次岗位,尘肺发生率下降了60%。

  三级防御:延缓病情恶化

  若已确诊尘肺,需通过药物抑制纤维化进程,比如使用吡非尼酮、尼达尼布等药物,能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同时要预防感染,感冒一次就可能加重肺部损伤,因此需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严重者可进行肺灌洗术,通过支气管镜冲洗出部分游离粉尘,但对已形成的纤维化无效。终末期患者只能依赖肺移植,但供体稀缺且费用高昂。

  肺是人体唯一无法“休息”的器官,从出生到死亡,它每天要处理1万升空气。别让那些看不见的粉尘,悄悄在肺里写下伤害的“编年史”。保护肺脏,就是保护我们每一次自由的呼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