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处暑节气养生早知道
2025年8月7日立秋,标志着炎炎夏日结束即将进入秋高气爽的秋天;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进入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这意味着暑气至此而止矣。古人有“处暑寒来”一说,正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午后的炎热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因此,这个“特殊时期”如何养生呢?
一、健康是习惯,我行动我健康
8月23日是进入了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暑气至此而止,此时节大家可能都感觉到了白天热,早晚凉,温差大,所以更需要小心“秋老虎”了。虽然这个时候的三伏天气已过,但大家都深有体会,处暑以后人们常感疲惫,即“秋乏”。这就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清淡,适当做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八段锦、太极拳、放松功及易筋经等传统中医功法。
二、秋季里有一个著名的养生法则——“少辛增酸”
何为“少辛增酸”呢?就是用增酸味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用少辛味的方式来减少肺气的耗散。大家都知晓“望梅止渴”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恰恰说明了酸性食物具有非常强的滋阴效果。在处暑时节要多吃酸性的水果,比如说大家常见的山楂、葡萄、猕猴桃等,都可以起到增酸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处暑时节,要少吃或者不吃辣椒、花椒、姜这些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类的食物,这是因为味辛的东西具有发散的作用,食之则人体心性发散会导致人体汗出,这样容易耗气伤阴伤正气不利于健康,建议要多吃一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说银耳、藕、菠菜、笋、鸭蛋、蜂蜜、梨、百合等以收敛肺气并滋养肝阴,防止燥邪伤肺。
三、“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是有讲究的
这是一个应对秋季干燥的传统养生方法,秋天了尝试一下一咸一甜的这个方法,具体是在白开水中,早上加少许盐,晚上加适当蜂蜜,少量多次饮用,可滋阴润燥。这“朝朝盐水”在中医上讲咸味可入肾,能养肾阴。在西医上的说法就是补盐可减少水分的流失。“晚晚蜜汤”中,蜂蜜具有健脾润肺养肺的作用。所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这句话讲的就是秋季的养生之道,正好能润肺养肺防燥。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可以喝适量醋,比如镇江醋和山西陈醋。
秋季正燥,吃什么是大有讲究的。给大家推荐一款百合银耳粥,配方:百合50克,银耳1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百合,味甘,微寒,归心、肺经,有清心、润肺、安神之功效,对改善因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心悸、烦躁、失眠等症状大有裨益。银耳,味甘,性平,归属肺、胃、肾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作用。其实药食是同源的,有一本《食疗本草》的著作,里面记述着许多可供食用且又能疗病的食疗本草。在生活中,有好多药物又可以是不错的食物,比如百合,它对秋季的一些咳嗽,虚劳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还有神经衰弱,睡眠质量差的,都有特别好的疗效。
四、结语
秋季处暑养生,早睡早起,能保养秋收之气,因为在中医上讲,秋季具有阳气收敛的特点。古人云:“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早卧早起就是大约晚上9点到10点就可以入睡,早上5点到6点就可以起床了。饮食上少辛增酸,正常人可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情志上少忧思多开心,携友人登高望远心境舒畅。另外“处暑寒来”,气候由热转凉,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的增减衣物,尤其小朋友们脏腑娇嫩“稚阴稚阳”之体,“若小儿与老人安需三分饥与寒”,不可过捂。我比较推荐的也是我常用的一个办法,就是备个小马甲,或者是一件衬衫,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加脱。祝健康快乐每一天,安全度过处暑“秋老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