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被炎症性肠病缠上?中西医结合带你走出肠道的“困境”

2025-07-28 09:04:38 大新县中医医院 梁世敏

  一、认识炎症性肠病:肠道里的“持久战”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种类型。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影响结肠和直肠,而克罗恩病则可能发生在从口腔到肛门的任何消化道部位,尤其偏爱小肠末端和结肠。

  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反复腹痛、腹泻、血便和体重下降。这种疾病就像一场“持久战”,虽然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二、中医视角:调理根本,标本兼治

  中医将这类疾病归为下利范畴,认为其病机关键在于脾虚,兼有肝郁、肾虚、湿热、血瘀。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既针对症状,又调理体质。

  1.治疗原则:健脾为先,兼顾疏肝温肾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运化失常,水湿停聚,导致腹泻。因此治疗必先健脾,常用黄芪、白术、茯苓等药材。同时要疏肝解郁,因为肝气郁结会克伐脾土;还要温补肾阳,肾阳不足则不能温煦脾土。

  2.辨证用药

  治疗上以健脾为先,同时兼顾抑肝温肾、清化行瘀。比如黄芪是补脾的关键药物,白术、茯苓能健脾化湿,山药补而不滞且能防止化湿药伤阴,焦山楂和神曲可健脾消食。

  对于久病患者,还要兼顾疏肝温肾。疏肝能让肝气条达,有助于脾胃功能恢复;温肾能使肾阳充足,脾阳得到温煦,水湿得以消除。不同症状还会有不同的药物加减。

  3.特色疗法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还有灌肠、针灸等外治法,直接将药物作用于病灶部位,见效更快。特别是对于直肠病变,中药保留灌肠效果显著。

  三、西医治疗:精准控制,科学管理

  现代医学治疗IBD主要采用药物控制炎症,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有多种类型。在控制炎症的治疗中,氨基水杨酸类药物适合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及病情轻且病变局限的克罗恩病患者,美沙拉嗪和柳氮磺吡啶是常用药物,不过柳氮磺吡啶不良反应较多,在疾病活动期和缓解期都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用于中重度活动期患者或者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但不能用于缓解期维持治疗,停药时要逐渐减少剂量。如果患者继发感染,就要进行抗感染治疗,使用抗生素。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也有不同的方式。微创手术方面,克罗恩病出现纤维性狭窄时可以内镜下切开或扩张,经内镜肠道植管术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的手术方式选择,术后还需要结合药物治疗预防复发。

  3.营养支持

  IBD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需要特别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必要时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四、饮食调理:吃对食物很重要

  每个患者都应建立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首先,主食要选择软的米、面,蒸煮的烹饪方式更好,不建议多吃炒制食物。

  其次,IBD患者对蛋白质需求大,但要限制油脂,最好吃瘦肉,避免肥肉和内脏。

  再者,要选择少渣、低纤维的果蔬。像茄子、黄瓜等蔬菜,西瓜、香蕉等水果。蔬菜要去皮去籽和茎切碎煮,水果榨汁后食用。

  而且患者要注意是否对麸质蛋白过敏,如果过敏就要避免面食。

  每个患者的病情和对食物的反应不同,所以建议建立饮食日志,记录哪些食物会引起胃肠道症状,这样有助于减少疾病复发率,提高缓解率,避免因过度限制饮食导致营养不良。

  五、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

  中西医结合治疗炎症性肠病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从整体调理身体的机能,注重身体内部的平衡和气血的运行,而西医在控制炎症、补充营养、手术治疗等方面有着明确的方法和药物。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取长补短,为炎症性肠病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比如在疾病的缓解期,西医的营养支持和中医的调理脾胃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在疾病的发作期,西医的抗炎药物和中医的清热化湿、行瘀等治法协同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症状。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积极配合医生,无论是选择中医还是西医,或者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通过科学的治疗,能够走出肠道的“困境”,提高生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