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卵巢早衰有征兆!这些信号别忽视,守住你的青春密码

2025-07-28 09:14:08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徐立红

  “天呐,我的脸色看起来好灰暗呀,居然有抬头纹了!”

  “脸上什么时候又多了一个斑,额角还有白头发!”

  “为什么我老怀不上孕?”

  ……

  很多人都知道皮肤松弛、脸上长斑是衰老的迹象,而对女性而言,有一个器官对女人衰老速度影响最大,它就是卵巢。

  卵巢是女性体内重要的激素调节枢纽,卵巢的健康不仅关系到女性的身体功能和青春容颜,更是决定女性生育力的直接因素。一个女人的皮肤好坏、长不长痘、身材胖瘦、月经正不正常、是否骨质疏松、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小等,都与卵巢功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卵巢掌握着女性一生的青春和美丽。

  近年来,女性的卵巢功能减退和早衰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而且还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有一部分女性由于遗传、环境、生活或工作压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卵巢衰老来得更早一些。

  一、卵巢功能减退有哪些表现?

  正常情况下,女性在30岁之后,卵巢功能开始下降,表现为卵泡数量的减少和卵母细胞质量的降低;35岁之后,卵巢衰老的速度明显加快;40岁之后,卵巢功能开始出现衰竭;在50岁左右出现绝经。卵巢功能减退是一个不可逆的自然过程,卵巢早衰不可逆。在临床上,月经第2-4天出现以下结果时,均提示卵巢功能下降:

  1.血卵泡雌激素(FSH)水平>10IU/L;

  2.雌二醇(E2)>80pg/ml或者双侧窦卵泡数<7个;

  3.抗缪勒氏管激素(AMH)<1.1ng/ml。

  女性在40岁前,卵泡雌激素≥40IU/L,同时出现以下症状时,就要警惕可能是卵巢早衰:

  1.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2.不孕不育。

  3.泌尿生殖道问题:阴毛和腋毛明显脱落、阴道干涩、性生活时疼痛、性欲下降甚至冷淡、反复发生阴道炎和尿路感染等。

  4.更年期症状:乳房萎缩下垂、皮肤松弛粗糙、皱纹色斑增多、入睡困难、多梦、盗汗、情绪易波动等。

  5.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二、引起卵巢早衰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主要表现为染色体异常表达、基因异常表达、线粒体异常、端粒和端粒酶异常等。

  2.多次人流手术。多次人流手术可导致下丘脑—垂体一卵巢轴功能失调,表现为月经不调、经期延长或缩短、经量增多或减少,甚至闭经。多次人流还可能引起盆腔感染,严重的可造成卵巢早衰。

  3.辐射、放疗、化疗。人类的卵母细胞对放射剂量、卵巢对细胞毒性药物都是非常敏感的,所以通过放射线或者放疗、化疗的患者可能会导致卵巢早衰。

  4.盆腔手术。子宫或一侧卵巢或输卵管的切除、卵巢肿瘤剥除等手术,也可能导致卵巢早衰。

  5.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期熬夜,久坐不动,不能自控情绪,吸烟,使用劣质染发剂和化妆品,不注重私处卫生而引起的盆腔感染,不健康饮食,肥胖,过度减肥,滥用紧急避孕药等。

  三、如何预防和延缓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不仅仅是提前几年绝经的问题,它会给女性带来更多健康危机。卵巢早衰会导致患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老年痴呆等疾病的风险升高,而且这些疾病发生时间也会提前。所以,预防和延缓卵巢早衰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平衡膳食。保证足量的蛋白质、脂肪和必要的营养成分;多吃大豆、白木耳等;对于备孕女性要适当补充叶酸,充分摄入维生素D和钙;戒烟酒,少喝咖啡和碳酸饮料。

  2.规律作息。日常作息不规律,经常睡眠不足等会增加月经不调、流产和不孕不育、卵巢早衰的风险,建议每天23时前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3.适当运动锻炼。建议每天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3-5次,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

  4.正确认识疾病。如果患有卵巢炎、卵巢破裂、卵巢囊肿、卵巢癌等卵巢疾病,要积极配合治疗;如果出现月经改变、腹痛腹胀、内分泌失调等表现时,也要引起重视,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面对生活或工作压力,保持精神心理健康,有必要时可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

  6.避免多次人工流产。虽然遗传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但人流次数是可以避免的。

  年龄不可逆,卵巢早衰不可逆。出现卵巢早衰症状时,女性朋友们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补充女性激素等来治疗,进而延缓卵巢衰老的进程、改善症状,切不可听信偏方和卵巢按摩。

  对于无法自然受孕,但还有生育梦想的卵巢功能减退和卵巢早衰的朋友,可以到正规医疗机构求助辅助生殖技术助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