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如何做好门诊输液室护患沟通减少护理纠纷?

2025-07-28 09:22:24 桂林市大河乡卫生院 龚慧霞

  门诊输液室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患者在此接受各种输液治疗,面临身体不适和心理压力。有效的护患沟通不仅能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还能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通过主动倾听、信息透明和及时反馈,护士能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保障患者安全与权益。提高沟通质量,是门诊输液护理服务提升的关键所在。

  一、主动倾听,建立信任关系

  良好的护患沟通始于真诚且耐心的倾听,尤其在门诊输液室这一患者情绪较为紧张的环境中更显重要。许多患者因身体不适或对治疗过程的不确定感,常常带有焦虑和紧张情绪,护士应主动倾听患者的诉求、疑虑和情绪反应,不仅关注其口头表达的内容,更需细致观察患者的语气变化、面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从多方面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和内心状态。积极倾听不仅能够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关怀,还能有效缓解其紧张情绪,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误解和不满。在沟通过程中,护士应避免打断患者的表达,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完整讲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反馈,确认自己对患者表达内容的理解,促进双方交流的顺畅和有效。通过这种细致入微且耐心的沟通方式,护士能够建立起牢固的信任关系,使患者更愿意积极配合治疗方案,减轻心理负担和焦虑情绪,从根本上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概率,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清晰解释,确保信息透明

  在输液时,护士需要向患者以及其家属详尽地介绍整个治疗方案,所囊括的内容有使用的输液药物的具体名称、主要发挥的作用、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以此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帮助患者消除内心的疑虑和不安。护理纠纷大多时候是患者对治疗流程缺乏了解或者存在误解而引发的,清晰且透明的沟通可有效地避免这类问题。护士在进行介绍的时候应当避免运用过于专业的医学术语,而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加以解释,保证患者及家属可准确地理解所接受的治疗内容以及潜在的风险。面对患者或家属提出的各类疑问,护士需耐心且细致地给予解答,帮助他们缓解心理恐惧与顾虑,提高信任感,对于治疗里的关键环节,像输液速度的合理把控、过敏反应的早期识别以及应对举措等,同样要明确告知患者,指导其及时留意自身身体反应,以保证能及时察觉异常,让患者在充分知晓情况的前提下同意治疗方案,这呈现了对患者知情权的尊重,也是预防护理纠纷发生的关键保障,还体现了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与专业素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信任度。

  三、及时反馈,妥善处理突发状况

  门诊输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如输液反应、药物过敏、输液管路堵塞或设备异常等,护士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和精神状态,以及患者的主诉和表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护士应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与此同时,要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出现问题的原因、当前采取的处理方案及后续的观察和护理措施,展现出专业性和高度的责任感。面对患者可能产生的担忧、焦虑甚至情绪波动,护士应保持冷静和耐心,给予充分的安抚和心理支持,防止因沟通不畅导致矛盾激化。护理人员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详细记录每一次操作和异常情况,确保护理过程透明可追溯。当出现护理纠纷时,第一时间主动与患者沟通,诚恳道歉并积极协调解决,必要时及时报告相关管理部门,防止事态扩大。及时有效的反馈与妥善处理,是维护护患和谐关系、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所在。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保障门诊输液安全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基础。护士应以患者为中心,主动倾听需求,清晰传达信息,及时反馈异常,建立信任与理解。通过科学的沟通策略,不仅能提升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也能有效降低矛盾和误解。持续优化沟通技能,是提升护理质量和推动医疗服务人性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