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封包:缓解腰突下肢疼痛的神奇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腰突”,这病早就不是中老年人专属了,办公室白领、司机还有学生这些群体,因为长期久坐且姿势不良,都成了高发人群。腰突最折磨的地方就是下肢会有放射性疼痛、麻木感,就好像有一条“筋”从腰一直抽到腿,严重的时候甚至连路都走不了,不少患者试过牵引、西药以及理疗这些方法,可治疗效果却是时好时坏。近年来,有一种被称作给受压神经“做SPA”的疗法即中药封包,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为缓解腰突引发的下肢疼痛带来了新希望。
一、腰突下肢疼痛:根源在神经“受压迫”
要想理解中药封包具体有什么作用,就得先搞清楚腰突为何会让人腿疼。我们人体的腰椎间盘就如同“弹簧垫”,它夹在两节腰椎之间的位置。腰椎间盘是由外层的纤维环和内部髓核组成,当人长期弯腰、久坐或者突然受力时,纤维环就有可能发生破裂的情况。
一旦纤维环破裂,内部的髓核便会向外突出压迫神经,被压迫的神经就是旁边的坐骨神经。坐骨神经是从腰椎的位置出发,然后一路延伸到臀部、大腿后侧部位。它还会延伸到小腿甚至足部的位置。坐骨神经一旦被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就会出现水肿、炎症的状况。这就如同是一根被踩住的电线一样,导致神经的信号传递受到阻碍。神经信号传递受阻后,进而就会引发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这种疼痛往往具有“欺软怕硬”的特点,当人咳嗽、打喷嚏时腹压增加,疼痛的症状就会明显加重。只有当人平躺的时候压迫减轻,下肢疼痛等症状才会稍微缓解。在传统的治疗方法当中,西药大多依赖消炎止痛的药物,不过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对胃造成伤害。
牵引疗法虽然能够拉开椎间隙,但是却可能让部分患者的症状有所加重。而中药封包疗法则是另辟蹊径采用新方式,它通过“外用给药+温热刺激”的手段,直接作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灶部位。这样做既能起到消炎消肿的作用,又能够让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堪称是给受压的神经进行“温柔解压”。
二、中药封包:千年智慧的“现代包装”
中药封包疗法其实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它的雏形能够追溯到《黄帝内经》里的“熨法”,古人会把草药加热之后包裹在患病之处,依靠温热以及药效来缓解身体的病痛,现代中药封包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把多种中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伍,装到透气的布袋当中,经过微波炉或者专用仪器加热以后,敷在腰臀部或者疼痛的部位,实现“药疗+热疗”的双重作用。
目前临床上常用中药封包配方多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温经散寒的药材为主,比如:
红花、当归: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水肿;
独活、牛膝:专攻腰膝疼痛,能疏通下肢经络;
艾叶、生姜:温通经脉,缓解肌肉痉挛;
川芎、延胡索:行气止痛,增强镇痛效果。
经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这些药材确实能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局部微循环以及降低神经敏感性,温热刺激能使皮肤毛孔张开进而促进药物成分渗透,同时还能放松紧张的肌肉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真可谓是“内外兼修”。
三、谁适合用?操作起来麻烦吗?
中药封包并非“万能药”,但适用人群相当广泛:
(1)轻中度腰突患者,下肢疼痛、麻木但能自主行走;
(2)对口服止痛药不耐受或不愿长期服药者;
(3)牵引、理疗后效果不佳,或想联合治疗加快恢复者;
(4)术后恢复期患者,用于缓解残余疼痛、促进神经修复。
不过,孕妇、皮肤破损或过敏体质者需谨慎,急性腰突发作期(如剧烈疼痛、无法躺卧)应先就医,排除椎间盘脱出等需紧急处理的情况。
操作上,中药封包堪称“懒人疗法”。患者可在医院治疗,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中药封包在家使用:
(1)将封包放入微波炉中,中高火加热1-2分钟(具体时间按说明书);
(2)取出后检查温度,避免过热烫伤,可垫一层毛巾;
(3)敷在腰臀部或疼痛明显的部位,每次20-30分钟,每天1-2次;
(4)敷完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需注意,中药封包是对症治疗,不能替代病因治疗。患者仍需配合调整姿势、加强腰背肌锻炼(如小燕飞、五点支撑),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复发。
要是你正在遭受腰突引发的下肢疼痛困扰,不妨尝试一下中药封包这种“老祖宗的智慧疗法”,不过要记住,必须在正规医院或者中医师的指导之下使用,还得依据个人病情去调整配方和疗程,毕竟缓解疼痛仅仅是第一步,让神经能够“自由呼吸”,才可以真正找回行动的轻松与自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