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健康的“光影魔术师”
一、生活中的医学影像检查:健康侦察兵
医学影像检查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每年体检,胸部X线能快速排查肺部炎症、肿瘤等问题。曾有位年轻白领通过胸部X线发现肺部小结节,经CT确诊为早期肺癌,及时手术得以康复。
急诊室里,影像医学更是冲锋在前。车祸伤者先做X线查骨折,怀疑颅内损伤时,CT能快速明确病情。一位突发晕倒的老人,经头颅CT确诊脑出血,为抢救赢得关键时间。
二、影像医学诊断的“工具箱”
(一)X射线检查:初筛利器
X射线是基础检查方式,利用不同组织对其吸收程度不同形成影像。骨骼含钙高显白色,肺部含气显黑色,可用于胸部、骨骼及胃肠道造影检查。但它对软组织分辨力较弱,难判断细微病变。
(二)CT检查:精细侦探
CT采用“切片式”扫描,经计算机处理生成横断面图像。急诊中,能判断脑梗死部位范围、显示脑出血灶。肿瘤诊断上,可发现小于1厘米的肺部小结节,助力早期肺癌筛查。不过其辐射剂量较高,不宜频繁做。
(三)MRI检查:软组织高清摄影师
MRI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生成图像,无辐射,对软组织分辨力极强。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能清晰显示脑部肿瘤、脊髓病变等;对关节疾病,可明确半月板损伤、韧带撕裂等。但检查时间长(15-60分钟),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通常不能做。
(四)核医学检查:功能代谢记录仪
核医学检查通过放射性核素药物追踪器官功能。PET-CT结合PET与CT优势,能发现肿瘤转移灶,助力肿瘤分期和良恶性鉴别。甲状腺显像可判断甲状腺功能,辅助诊断甲亢、结节等疾病。
三、放射治疗:肿瘤精准打击武器
(一)常规放射治疗
常规放疗通过体外射线多方向照射肿瘤,适用于食管癌、肺癌等多种肿瘤。但射线范围较广,可能损伤周围组织,引发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二)精准放射治疗
精准放疗能精准打击肿瘤。3D-CRT根据肿瘤形状设计照射野;IMRT可调节射线强度,保护头颈部肿瘤患者的腮腺等器官;IGRT放疗前实时成像调整体位,提升精准度,如一位直肠癌患者借此保留肛门功能;SBRT“大剂量、少分次”照射,对早期小肿瘤效果佳,可媲美手术。
(三)质子与重离子治疗
这是放疗尖端技术,利用“布拉格峰”特性,在杀灭肿瘤时减少对周围组织损伤。质子治疗适合儿童肿瘤及靠近重要器官的肿瘤;重离子对常规放疗不敏感的肿瘤疗效更好。但设备昂贵,普及度较低。
四、辐射安全与防护
(一)辐射剂量
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天然辐射年约2.4毫西弗。医学影像检查辐射在安全范围,一次胸部X线约0.1毫西弗,腹部CT约10毫西弗。医生会权衡利弊建议检查。
(二)医疗工作者防护
医护人员采取屏蔽、距离、时间防护,穿铅衣、戴防护用品,在控制室操作减少暴露,还佩戴剂量计监测辐射。
(三)患者防护
患者做影像检查时,要配合使用防护用品保护敏感部位;接受放疗需遵医嘱,避免频繁做不必要检查,有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
五、影像医学的未来
影像医学正迈向精准高效。人工智能助力快速识别病变,大数据整合资料辅助制定个性化方案,设备也更小型智能,未来便携式CT、快速MRI将提升诊疗便捷度。
影像医学为疾病诊疗提供强大支持。希望大家能科学认识它,理性对待检查治疗,让这些“光影技术”更好守护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