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海姆立克急救法:人人都能学会的急救技术

2025-07-31 11:56:59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 农英花

  气道异物堵塞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紧急情况,尤其是在进食、说笑、玩耍时不慎呛食,若不能及时处理,短时间内就可能引发呼吸中断甚至窒息。而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技术,人人都可以学习并掌握,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以下将从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介绍这一技能。

  一、掌握原理:利用腹部冲击迫使异物排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向患者上腹部(即肚脐上方、胸骨下缘之间)施加快速、向上的冲击力,迫使膈肌迅速上移,形成强大的气流将堵在气管中的异物冲出。气道异物堵塞后,患者往往无法说话、咳嗽或呼吸,这时如果不及时清除异物,数分钟内可能因缺氧导致大脑受损甚至死亡。

  该方法适用于意识清醒但气道被完全阻塞的成人与儿童。被救者通常表现为双手抓住喉咙、面色发青、无法发声等“窒息三联征”。海姆立克法正是为这种突发情况而设计,其操作不需借助器械,仅靠施救者双手即可完成。由于操作简便、见效迅速,它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餐厅等公共场所,是非医务人员也能掌握的重要自救与互救技能。

  二、掌握动作:标准操作步骤不能出错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步骤清晰且严谨,任何环节都不可忽视。首先,施救者应站在患者背后,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与稳定,便于施加正确的力量。然后,双臂从患者腋下环抱住腹部,一只手紧握拳头,拳眼准确对准患者肚脐与胸骨之间的位置,这是施力的关键部位;另一只手则包住拳头,形成稳固的握持。接下来,用力快速且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目的是通过挤压膈肌产生强劲的上冲气流,将阻塞气道的异物排出。

  每次冲击都必须坚定且连续进行,直到异物被排出或患者恢复正常的咳嗽和呼吸功能。在施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用力过猛,以防内脏受伤;同时避免错误按压位置,如按压过高至肋骨或过低至腹部,会降低急救效果,甚至带来二次伤害。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施救者应立即将其平放,马上启动心肺复苏(CPR)程序,并迅速拨打120求救。

  针对婴儿、孕妇及肥胖人群,海姆立克法的操作步骤需做相应调整。婴儿救护应采用背部拍击与胸部按压交替施救,绝不可使用成人标准腹部冲击;孕妇则需将手掌置于胸骨下方进行冲击。施救者必须根据不同体型和具体情况灵活应变。熟练掌握并反复练习标准动作,是保证海姆立克急救法发挥最大救命效用的根本保障。

  三、牢记警示:安全使用并掌握自救技巧

  虽然海姆立克急救法被广泛推荐,但使用时仍需留意安全性和适用范围。首先,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气道“完全堵塞”的情况——即无法咳嗽、呼吸或说话,若患者还能有效咳嗽,应鼓励其继续咳嗽而非立即干预,以免造成更大阻塞。其次,施救动作一定要准确,避免使用蛮力,以免引发肋骨骨折、内脏受伤等并发症。

  此外,每个人还应掌握海姆立克自救法。如果在独处时自己被异物噎住无法呼吸,可以用自己的拳头压在上腹部,用另一只手施力,模仿冲击动作;也可以找稳固的椅背、桌角、墙角等支点,用腹部用力撞击产生类似的冲击效果。关键在于利用外力迫使膈肌上提,帮助异物排出。

  为了预防此类事件发生,也建议在进食时细嚼慢咽,避免嬉笑说话,尤其是儿童、老人进食时要格外注意看护。每一位家长、老师、服务员甚至普通公众都应学习并熟练掌握海姆立克法。真正做到“人人懂急救”,才能在关键时刻救人于危难,守护生命安全。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项简单却极为关键的技能,人人都能掌握,人人都该掌握。在气道异物堵塞的紧急时刻,它可能就是决定生死的分水岭。无论是在家中、餐厅还是校园,只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就有可能在几秒钟内挽救一条生命。学习急救不是医生的专利,而是每位公民的责任。从今天起,了解并练习海姆立克法,让我们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多一份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