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慢性肾炎患者的餐盘智慧与尿样监测指南

2025-07-31 11:57:47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李佳慧

  当慢性肾炎患者发现尿液泡沫增多且久久不散时,蛋白尿可能已悄然加重。这种尿液中蛋白质超标的现象,就像肾脏滤过网出现了破损,任宝贵的蛋白质白白流失。长期蛋白尿不仅会导致低蛋白血症,更会加速肾功能恶化。

  一、饮食蛋白的精准调控

  慢性肾炎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需遵循“既不缺乏也不过量”的原则。优质低蛋白饮食是核心策略,即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0.6-0.8克蛋白质,其中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类)应占总量的50%以上。

  不同肾功能阶段的蛋白控制需灵活调整。肾功能正常但有持续蛋白尿者,可维持0.8克/公斤体重的摄入量;肾功能轻度受损时,降至0.6-0.8克/公斤体重;进入肾功能不全期,则需控制在0.6克/公斤体重以下。

  减少植物蛋白的摄入同样重要。米面等主食中含有的非优质蛋白需适当控制,可采用“麦淀粉饮食”替代部分主食,即用小麦淀粉制作馒头、面条,减少植物蛋白的摄入。同时避免食用豆腐皮、腐竹等高蛋白豆制品,将节省出的蛋白配额留给优质蛋白食物,就像给肾脏减负的同时保证营养供给。

  二、尿液监测的实用技巧

  居家监测蛋白尿可采用尿蛋白试纸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两种方法。尿蛋白试纸操作简便,取新鲜尿液浸湿试纸,1-2分钟后对比色卡,每周检测2-3次,记录颜色变化。若试纸颜色从淡黄色(阴性)变为深绿色(3+以上),提示蛋白尿加重,需及时就医。但试纸只能定性,不能替代定量检查。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评估蛋白尿的“金标准”。具体做法是:第一天早晨7点排尿弃去,此后所有尿液收集到专用容器中,直至第二天早晨7点的最后一次排尿,测量总尿量并记录,然后取10毫升送检。收集过程中需将容器置于阴凉处,夏季可加少量防腐剂防止尿液变质。

  观察尿液外观也能发现蛋白尿线索。正常尿液泡沫少且很快消散,若尿液表面出现细密泡沫,像啤酒泡沫般持久不散(超过10分钟),可能提示蛋白尿增多。

  三、生活方式的协同管理

  控制血压是减少蛋白尿的重要手段。高血压会加剧肾小球内高压,促使蛋白漏出,患者需将血压严格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除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外,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肠等高盐食物,就像为肾脏减压的“降压阀”。

  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蛋白尿,但需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中低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每周3-5次。运动后若出现尿液泡沫增多或腰酸乏力,提示运动过量,需减少强度和时间。运动时注意补充水分,但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防止加重肾脏负担。

  预防感染是减少蛋白尿波动的关键。感冒、扁桃体炎等感染会导致蛋白尿突然加重,就像给脆弱的肾脏“雪上加霜”。患者需注意保暖,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勤洗手,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一旦出现咽痛、发热等感染症状,应及时治疗,避免感染扩散影响肾脏。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管理是一场持久战,需要耐心与细致。将蛋白计算融入日常饮食,把尿液监测变成生活习惯,在看似琐碎的细节中,蕴含着保护肾功能的大智慧。记住,每一次精准的蛋白控制,每一次认真的尿液检测,都是在为肾脏争取更多的健康时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