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烧伤后的疤痕预防,从护理开始

2025-07-31 15:26:58 隆安县人民医院 李今园

  烧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无论是热烧伤、化学烧伤还是电烧伤,都可能对皮肤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烧伤愈合后,疤痕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生理反应,但不当的护理会加重疤痕增生,导致皮肤功能受损、外观畸形,甚至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据统计,深度烧伤患者中,超过70%会遗留明显疤痕,其中约30%可能因疤痕挛缩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因此,烧伤后的科学护理是预防疤痕增生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烧伤急性期到康复期的护理要点出发,系统为大家介绍如何通过规范护理降低疤痕风险。

  一、烧伤急性期护理:为疤痕预防奠定基础

  (一)及时冷却与清洁,减少组织损伤

  烧伤发生后,应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口15-30分钟。这一操作的核心目的是降低局部温度、减轻余热对深层组织的损伤。需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冰水,因为冰水可能引发冻伤;同时,要杜绝直接涂抹牙膏、酱油等“偏方”,这些物质可能引发感染,进一步加重伤情。若为化学烧伤,需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20分钟,并尽快就医。清洁伤口时,可用温和的生理盐水或专用烧伤清洗液,操作过程中要避免用力擦拭导致二次损伤。

  (二)保护创面,预防感染

  感染是疤痕增生的主要诱因之一。烧伤后应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沾水或接触不洁物品。对于浅度烧伤(如Ⅰ度、浅Ⅱ度),可涂抹烧伤膏后覆盖无菌纱布;对于深度烧伤(如深Ⅱ度、Ⅲ度),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专业敷料(如银离子敷料、水胶体敷料)。

  (三)避免过度包扎,促进愈合

  包扎过紧会阻碍局部血液循环,延长愈合时间;包扎过松则无法有效保护创面。建议根据烧伤部位选择合适的包扎方式:四肢烧伤可采用“螺旋包扎法”,关节部位需使用弹性绷带;面部或会阴部烧伤可暴露治疗,但需保持环境清洁。

  二、愈合期护理:抑制疤痕增生的关键阶段

  (一)压力疗法:物理抑制疤痕增生

  愈合后的创面(通常为烧伤后2-3周)进入疤痕增生期,此时需尽早应用压力疗法。压力衣或弹力绷带可通过持续、均匀的压力(通常为24-26mmHg)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减少胶原蛋白过度沉积。这里需注意:

  1.压力衣需定制,确保贴合身体曲线;

  2.每日佩戴时间不少于18-20小时;

  3.定期调整压力衣尺寸(通常每3-6个月更换一次),避免因身体变化导致压力不足。

  (二)药物与硅胶制剂:化学干预疤痕形成

  外用药物方面,含硅酮成分的凝胶或贴片(如疤克、美皮护)可形成保护膜,减少水分蒸发,抑制疤痕增生。需每日清洁皮肤后涂抹,持续使用3-6个月。对于增生性疤痕或疤痕疙瘩,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或5-氟尿嘧啶,软化疤痕、缓解疼痛。

  (三)功能锻炼:预防疤痕挛缩

  疤痕增生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因此,愈合期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被动运动是由他人协助活动关节,避免粘连;主动运动是患者自行完成关节屈伸、旋转等动作。

  三、康复期护理:长期管理,改善疤痕外观

  (一)防晒与色素管理

  新生疤痕对紫外线敏感,易引发色素沉着(疤痕变黑)。外出时需涂抹SPF 30以上的防晒霜,或使用遮阳伞、衣物遮挡。若已出现色素沉着,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氢醌乳膏、维A酸乳膏等淡化色斑。

  (二)激光与手术干预:针对顽固疤痕

  对于增生严重或影响功能的疤痕,可考虑以下治疗:点阵激光通过微小光束刺激胶原蛋白重塑,改善疤痕质地;疤痕切除适用于挛缩性疤痕或影响美观的疤痕,可手术切除后重新缝合;皮肤移植针对大面积烧伤后需通过自体皮移植覆盖创面,减少疤痕面积。

  四、日常生活中的疤痕预防细节

  (一)饮食管理

  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蛋、鱼肉),可促进伤口愈合;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这类食物可能加重疤痕充血;补充维生素C、E,它们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减少色素沉着。

  (二)穿着选择

  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能减少对疤痕的摩擦;避免使用化纤材质或过紧的腰带、内衣,防止对疤痕造成不良刺激。

  (三)定期随访

  烧伤后需定期复诊(通常每1-3个月一次),医生可评估疤痕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结束语

  烧伤后的疤痕预防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家属与医疗团队的共同配合。从急性期的科学处理到康复期的长期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最终效果。通过压力疗法、药物干预、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多数患者可显著改善疤痕外观与功能,愿每一位烧伤患者都能重拾自信,拥抱健康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