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跌倒后教你快速判断是否骨折的四个方法

2025-07-31 15:31:48 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杨芳

  我国老年人每年因跌倒发生骨折的比例较高,而年轻人因运动、意外导致的骨折也屡见不鲜。跌倒后,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常让人焦虑不安,但并非所有跌倒都会导致骨折。如何快速判断伤情、科学处理,避免二次伤害?

  一、骨折的“信号灯”:这些症状高度提示骨折

  1.畸形:肢体“变弯”或“错位”  骨折后,断端可能移位,导致肢体外观异常。例如:手腕骨折,手腕呈“银叉样”或“枪刺样”畸形;踝关节骨折,脚踝向内或向外翻,与健侧不对称;大腿骨折,腿部缩短、外旋,无法伸直。

  2.异常活动:不该动的地方“乱动”  正常情况下,关节活动范围有限。若跌倒后非关节部位(如小腿中段)出现“假关节”活动;关节活动方向异常(如肘关节向后弯曲),提示可能存在骨折。

  3.骨擦音/感:谨慎触碰的“危险信号”  骨折后,断端相互摩擦可能发出“咔嚓”声(骨擦音),或触诊时感到骨块移动(骨擦感)。

  4.肿胀与淤青:快速发展的“气球效应”  骨折后,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渗入周围组织,形成肿胀和淤青。骨折后1-2小时内迅速肿胀(软组织损伤肿胀较慢);淤青范围可能扩散至远离受伤部位(如手腕骨折导致前臂淤青);轻轻按压伤处疼痛剧烈,且范围集中于骨面。

  二、4步自查法:快速判断骨折风险

  第一步:观察外观——看是否有畸形

  对比双侧肢体:伤肢是否变短、弯曲或旋转?

  常见骨折畸形:锁骨骨折,肩部下垂,局部隆起;桡骨远端骨折,手腕“餐叉样”畸形;髋部骨折,患肢外旋、缩短。

  第二步:轻触检查——找压痛点

  用手指轻轻按压伤处骨骼,避开肌肉丰富区域;若某一点压痛极其剧烈,且范围小于硬币大小,提示骨折可能;注意避免用力揉搓或反复按压!

  第三步:尝试活动——感受关节稳定性

  缓慢、轻柔地活动受伤关节(如手腕、脚踝);若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停止并固定伤肢:关节“松垮”或无法用力;活动时听到“咯噔”声(提示关节内骨折);伤肢完全无法承重或移动。

  第四步:评估功能——能否完成简单动作

  尝试用伤肢完成日常动作:手腕骨折,能否握拳、捏东西?脚踝骨折,能否单脚站立10秒?髋部骨折,能否抬起患腿?若动作受限或疼痛无法忍受,提示骨折风险高。

  三、应急处理:黄金48小时的“保护原则”

  1.Rest(休息)  立即停止活动,避免伤肢承重或移动;坐下或躺下,抬高伤肢至心脏水平以上(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2.Ice(冰敷)  用毛巾包裹冰袋(勿直接接触皮肤),每次敷15-20分钟,每2-3小时一次,这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肿胀。

  3.Compression(加压包扎)  用弹性绷带或干净布料包裹伤处,从远端向近端加压(如从手指向手臂方向);注意避免过紧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若出现麻木、发凉需立即松开)。

  4.Elevation(抬高)  将伤肢高于心脏水平(如平躺时在脚下垫枕头);持续抬高至肿胀缓解(通常需24-48小时)。

  何时需立即就医?

  伤肢畸形、异常活动或骨擦音/感;伤处迅速肿胀、淤青,或皮肤出现水泡、破溃;无法活动关节或承重;伤者意识模糊、头晕或伤口大量出血(可能合并其他损伤)。

  四、预防跌倒:从源头降低骨折风险

  1.环境改造  保持地面干燥,及时清理油渍、水渍;浴室安装防滑垫和扶手,马桶旁设置助力杆;去除家中杂物,避免电线外露;夜间使用小夜灯,确保光线充足。

  2.增强平衡能力  老年人可练习太极拳、单脚站立(需有人陪同);定期检查视力,及时更换眼镜;避免突然起身或快速转身。

  3.补充营养,强健骨骼  每日摄入1000-1200毫克钙(牛奶、豆制品、绿叶菜);补充维生素D(每日800-1000IU),促进钙吸收;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过量可能加速骨流失)。

  4.科学运动,增强肌肉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加入抗阻训练(如举哑铃、弹力带),增强骨骼和肌肉力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疲劳性骨折。

  总之,跌倒后的疼痛和恐慌在所难免,但通过观察畸形、检查压痛、评估活动和功能,我们可初步判断骨折风险,并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当发生骨折后,“不动”比“乱动”更安全,及时就医是关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