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甲状腺结节是否要手术 哪些结节应警惕恶性可能

2025-07-31 16:00:34 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 曾桂丽

  随着定期体检的普及,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显著提高,体检报告上出现“甲状腺结节”诊断结果时,部分人担心会恶化,从而产生心理压力,陷入是否要马上做手术的纠结中,此次研究想重点探究甲状腺结节手术适应证的主要判定依据,全面剖析高危结节的临床表现以及综合评价办法。

  一、甲状腺结节的基本概念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组织中出现的一种形态学上的异常聚集现象,它体现出甲状腺内部结构的变异情况,其发生原理类似“微小蝴蝶效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良性的病变,不过也存在变成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这种病的形成原因极其繁杂,牵涉到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碘的代谢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自身免疫反应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二、影响甲状腺结节手术必要性的因素分析

  1.结节的性质

  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它的制定要综合考量诸多关键要素,借助超声影像学技术、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多样化的诊断手段,研究者可以对甲状腺结节的病理属性做出初步判定,正确区分良性与恶性病变,超声成像是一种无创,方便而且被广泛采用的筛查工具,在临床应用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当实施评价的时候,专业的超声医师会从结节的尺寸、边界情况、形态构造、内部回声分布以及血流动力学表现等诸多方面展开全面剖析,进而做到精确分类并予以科学阐释,良性结节一般具备规则的形状、清晰的边界、均匀的回声以及较低水平的血流信号,而恶性结节常常伴随不规则的边缘、模糊的轮廓、非均质性的回声、微小的钙化点以及纵横比大于1等明显的征象,这些都是识别这两种结节的关键线索。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凭借其高精度高可靠的特性,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识别诊断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功效,借助于超声引导下操作可以做到非常准确地找到所要目标结节位置,并对其进行相关取样活动,通过显微观察来分析其细胞形态状况。

  2.结节的大小

  结节的尺寸是评估其病理性质及临床价值的关键指标。对于直径小于1厘米且未见明显恶性征象的结节,通常建议采取非侵入性随访策略,通过定期超声影像学检查监控其形态学变化。当结节直径超过4厘米时,即便已明确为良性病变,因体积增大可能引发的邻近组织压迫症状仍需重点关注。基于潜在并发症的风险,一般推荐进行外科干预以解除压迫并保障患者健康。

  三、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手术?

  甲状腺结节的手术决定要考量病理情况、体积改变、临床表现以及个体差别等许多要素,如果结节直径大于2厘米而且短时间内迅速变大,或者出现气道受压现象、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由于喉返神经损伤引起声音嘶哑等情况,就应当首选外科手段。通过超声影像学检查得知,如果结节边界不规则、纵横比异常、显示低回声特征、含有微小钙化灶或者血流信号异常等明显征象,按照TI-RADS评分体系被归为第IV类及以上级别,那么恶性风险就很大,要再做进一步检查并制订个体化诊治计划。基于精准医疗和个体化干预的理念,建议首先采取细针穿刺活检或外科手术的方式加以处理。

  四、哪些甲状腺结节需警惕恶性可能?超声分级如何参考?

  恶性结节的诊断要从诸多重要特征来考虑,在超声图像上显示出边界不清,纵横比大于1,低回声或者极低回声、微小钙化、血流信号很多而且分布不均,结合临床触诊发现质地较硬,活动度较差,还要关注结节体积短时间内增长20%以上或者半年内直径增多大约3毫米等关键指标,这些都是判断是否为恶性的重要参考,按照TI-RADS分类标准,4A级结节的恶性风险处在10%-20%,4B级是20%-50%,4C级变成50%-85%,5级结节的恶性几率则高于85%。

  甲状腺结节诊断出来以后,患者要保持理智,不要过于紧张,也要重视可能存在的风险,在决定是否做手术之前,要用各种医学检查手段来综合评判结节的病理性质、形状特点、生长速度、伴随的症状等等,这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