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能否预防?做好这几点很重要
在孕育新生命的过程中,每一位准妈妈都满心期待着宝宝的平安降临。然而,孕期可能会出现各种意外状况,胎盘早剥便是其中一种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并发症。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它起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处理,会引发严重出血、子宫卒中、凝血功能障碍等,甚至导致胎儿窘迫、胎死宫内,还会危及孕妇生命。很多准妈妈都会担忧,胎盘早剥能否预防呢?其实,做好一些关键要点,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发生风险,接下来就让我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了解胎盘早剥的诱因,从根源上预防
(一)血管病变
孕妇患有慢性高血压、肾脏疾病等时,全身小血管会发生病变。子宫底蜕膜螺旋小动脉也会受到影响,出现痉挛或硬化,导致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而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子宫壁与胎盘之间,形成胎盘后血肿,进而引发胎盘早剥。所以,有慢性疾病的孕妇在孕前要积极治疗,将身体状况调整到最佳再怀孕;孕期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产检和疾病管理,控制好血压、血糖等指标。
(二)机械性因素
腹部受到外力撞击是比较常见的机械性诱因。比如,孕妇在孕期不慎摔倒、遭遇车祸,或者受到暴力击打腹部等,都可能使胎盘从子宫壁剥离。另外,脐带过短或脐带绕颈,在分娩过程中牵拉脐带,也可能引起胎盘早剥。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去人员拥挤、环境复杂的地方,防止腹部受到碰撞。进行运动时,要选择适合孕妇的温和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撞击腹部的动作。
(三)宫腔内压力骤减
双胎妊娠第一胎娩出过快、羊水过多破膜时羊水流出过快等,都会使宫腔内压力骤然下降,子宫突然收缩,导致胎盘与子宫壁错位而剥离。对于双胎妊娠的孕妇,医生会在分娩过程中密切监测,控制第一胎的娩出速度,避免过快。羊水过多的孕妇,破膜时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如人工破膜时控制羊水的流出速度,可在破膜处垫一纱垫,减少羊水快速流出。
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发生风险
(一)合理饮食
孕妇要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避免食用过多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导致孕妇体重增长过快、血压升高,增加胎盘早剥的风险。同时,要注意补充铁剂,预防贫血,因为严重贫血也可能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间接增加胎盘早剥的可能性。
(二)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孕妇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尽量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因为身体疲劳会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不利于胎盘的正常发育和功能维持。
(三)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孕妇增强体质、控制体重、促进血液循环,对预防胎盘早剥有一定帮助。孕妇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左右,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对腹部造成过大压力。孕妇瑜伽也是不错的选择,它可以增强孕妇的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缓解孕期不适。但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三、重视孕期产检,及时发现问题
(一)定期产检
孕期定期产检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环节。通过产检,医生可以及时了解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一般来说,孕妇在孕早期应每月进行一次产检,孕中期每两周进行一次产检,孕晚期每周进行一次产检。
(二)关注异常症状
孕妇在孕期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阴道出血、腹痛、子宫张力增高、胎动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阴道出血可能是胎盘早剥的早期表现之一,腹痛可能是胎盘剥离引起的子宫收缩。胎动异常也可能是胎儿在宫内缺氧的表现,与胎盘早剥导致的胎儿供血不足有关。
四、结束语
胎盘早剥虽然是一种严重的孕期并发症,但并非完全不可预防。通过了解其诱因,从根源上采取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健康;重视孕期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能够大大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每一位准妈妈都要对自己的身体和宝宝的健康负责,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同时,家人也要给予准妈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孕育环境,期待新生命的平安到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