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卧床患者为什么要定期翻身?翻身的正确频率和方法是什么?

2025-08-04 15:37:10 来宾市兴宾区城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卢冬英

  长期卧床的病人因为局部组织一直受到压迫,很容易出现压疮,血液循环问题,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定期翻身是基本护理手段,它能明显减少压疮之类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而且还能改善病人的舒适程度,加快康复速度,鉴于此,本研究依靠理论体系,联系临床实际状况,着重针对操作频率和操作技术这两项主要因素展开深入剖析,力求形成全面化的护理干预计划,给医护人员和家属提供科学严谨的操作指引,促使护理服务朝着专业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一、定期翻身的四大核心价值

  压疮(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并发症,它给病人的生理机能以及生活品质带来很大影响,当局部皮肤承受持续性压迫达到两小时以上的时候,其微循环系统就会因为缺血缺氧而受到损害,于是就出现了红斑,水疱之类的早期症状,之后慢慢发展成为深层组织的溃疡,有关研究表明,每隔两个小时变换一次体位,可以有效地把压疮发生的风险降低到60%-80%之间,对于那些因为骨折而不得不长期卧床的老年病人来说,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翻身护理,那么骶尾部的皮肤组织在四十八小时之内就有可能遭遇无法逆转的损伤,长时间保持不动会引发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容易产生微血栓,这就会让病情进一步恶化。动态调整体位能明显改善局部压力分布不均的现象,而且可以激活血液循环系统中血液再分配的机制,从而改善整体循环效率,拿侧卧姿势加枕头支撑背部来说,这样就能显著减轻肩部和髋部的压力负担,而且能让下肢静脉回流速率加快大概30%,有效地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而在平躺状态下,由于重力作用的影响,肺部分泌物容易在低部区域堆积,这会大大提升坠积性肺炎的出现几率,通过翻身并配合拍背的手段,每次持续3到5分钟,借助重力的作用来改善痰液的引流状况,相关数据表明,在每天被实行四次翻身和拍背护理干预的患者群体里,其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比没有采用这种护理手段的对照组低了45%,这就很好地证实了这种干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翻身频率的个性化调整策略

  依照国际护理学界所达成的共识,针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而言,每隔2个小时执行一次翻身操作,渐渐地成了守护皮肤完整并防止压力性损伤的关键标准,在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其翻身频率应当按照具体情况来安排,如果采用气垫床之类的减压装置,就建议每隔3到4个小时做一次翻身,到了夜间治疗时段,可以稍稍放宽到3个小时,而且要加大皮肤状况的动态观察与评价力度,就BMI数值达到或者超过30,有营养不良或者低蛋白血症这些高危因素的患者群体而言,应该采取更为密集的体位改变策略,也就是每隔1到1.5个小时就要做一次翻身,还要加上局部按摩之类的操作手段,以此来推动血液流通,减轻组织受压,防范褥疮产生,从而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质和总体健康状况。

  三、科学翻身的四步操作法

  为了改善住院患者病房环境的安全性以及卫生情况,可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改进,把床单位周围的各种杂物全部清理干净,而且适当提升床栏的高度来避免跌倒事故的发生,要有效地防止压疮的出现,最好准备一些专门的护理用品,比如双层防压垫,柔软毛巾之类的东西,特别要照顾到那些容易发生压疮的骨突部位,利用润滑剂减小皮肤和床垫之间的摩擦力。针对昏迷的病人,在操作之前先固定好颈椎的位置,而偏瘫的病人则需要重点关注健侧肢体的防护工作,可以采取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双腿弯曲这样一种体位方式,在此期间,护士A在床头那侧用专业的技能去稳固支撑患者的肩部和臀部,保证整个过程的安全性和舒适感,护士B则站在床尾那边帮忙,用双手支撑起膝盖和脚踝这些地方,以此来加强整体的稳定性。

  四、结语

  翻身操作属于卧床患者护理中的重要环节,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对个体差异的准确把握与实施上,这是基础护理工作,能够有效防止压疮产生,而且有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舒适感,守护健康等诸多好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