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雾化前后必做事项:提高治疗效果的小技巧

2025-08-06 09:10:23 桂林市阳朔县人民医院 农守金

  雾化治疗是儿童呼吸道疾病常用的治疗方式,通过将药物转化为微小雾滴直接送达呼吸道,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的优势。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雾化前后的必做事项,帮助家长掌握提高治疗效果的实用技巧。

  一、雾化前:做好这三件事,为治疗打基础

  很多家长带孩子雾化时,常常是到了医院就直接开始,殊不知雾化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药物吸收效率。做好以下三件事,能让雾化治疗事半功倍。

  首先要清洁呼吸道,避免食物干扰。雾化前1小时不要给孩子进食,防止雾化过程中因哭闹、刺激引发呕吐;如果孩子刚吃完奶,需间隔30分钟以上再雾化,避免吐奶呛咳。对于有明显痰液的孩子,雾化前可轻轻拍背帮助排痰,拍背时手指并拢呈空心掌,由下往上、由外向内轻拍背部,促进痰液松动。

  其次要选择合适体位,保证雾化顺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不同的雾化体位:婴幼儿最好采取半坐位或侧卧位,头部稍向后仰,这样能保持气道通畅,避免仰卧时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学龄儿童可采取坐位,身体稍前倾,让雾化器喷头与面部保持适当距离。注意不要让孩子在雾化时平躺,这种体位容易导致雾滴沉积在口腔和咽喉部,无法有效到达肺部。

  最后要做好心理疏导,减少孩子抗拒。很多孩子因害怕面罩或雾化器噪音而抗拒治疗,家长可提前通过绘本、玩具雾化器等让孩子熟悉雾化过程。雾化前不要用“不听话就打针”等话语恐吓孩子,可通过播放动画片、讲故事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对特别抗拒的婴幼儿,可在睡眠状态下进行雾化,但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避免雾量过大刺激呼吸道。

  二、雾化中:掌握细节要点,确保安全有效

  雾化过程中的细节把控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家长要学会观察和调整,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药效或引发不适。

  首先要控制雾化时间和雾量。儿童雾化时间一般建议每次10-15分钟,雾量以能看到轻微雾气从口鼻周围溢出为宜。婴幼儿雾量要调小,避免大量雾滴突然进入呼吸道引发呛咳、呼吸困难;随着治疗进行,可根据孩子耐受情况适当调整雾量。不要为了“快点完成”而调大流量,也不要延长时间,过度雾化可能导致呼吸道湿化过度,引发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

  其次要密切观察孩子状态,及时处理异常。雾化时要全程陪伴孩子,观察面色、呼吸和情绪变化。如果孩子出现频繁咳嗽、面色发紫、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情况,要立即停止雾化,将孩子抱起拍背,清除口鼻分泌物,待症状缓解后咨询医生是否继续。雾化过程中不要让孩子随意摘取面罩,也不要让雾化器喷头直接对着眼睛,避免药物刺激眼部黏膜。

  另外要保持正确的面罩佩戴方式。雾化面罩要紧密贴合口鼻,但不要压迫面部皮肤,可在鼻梁和脸颊处垫少量纱布减少压迫。对于使用口含器的学龄儿童,要指导孩子用嘴吸气、用鼻呼气,这样能让药物更有效地进入肺部;使用面罩时要覆盖口鼻,避免只罩住嘴巴,导致药物从鼻腔漏出。

  三、雾化后:做好清洁护理,巩固治疗效果

  雾化后的护理是“收尾工程”,做好这些事能减少药物残留和不良反应,让治疗效果更持久。

  首先要及时清洁口腔和面部。雾化结束后,要用温水给孩子洗脸及漱口,清除面部、口腔残留的药物;婴幼儿可用棉签蘸温水清洁口腔和牙龈,尤其是使用激素类药物(如布地奈德)后,必须彻底清洁口腔,避免药物残留引发口腔念珠菌感染。雾化后不要立即进食,最好间隔30分钟以上,让药物充分吸收。

  其次要帮助排痰,清理呼吸道。雾化后痰液会变得稀释,更容易咳出,家长可再次为孩子拍背促进排痰,方法同雾化前。鼓励孩子主动咳嗽,婴幼儿不会咳痰,可通过变换体位、轻拍背部帮助痰液排出。如果孩子痰液较多,雾化后可让其侧卧,头稍低,便于痰液引流。

  结束语

  雾化治疗的核心是“科学操作+细致观察”,掌握好雾化前后的这些小技巧,才能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帮助孩子更快恢复健康。记住,规范的护理细节,才是提高雾化效果的关键所在。记住,规范的护理细节,才是提高雾化效果的关键所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