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的体温保护:手术室里的“温暖防线”
踏入手术室,不少人会被瞬间的凉意惊到。这看似寻常的低温环境,却悄悄威胁着手术患者的健康。近年来,医学研究不断深入,医护团队愈加重视患者体温保护。这道“温暖防线”不仅关系手术时的舒适感,更直接影响着术后身体的恢复。
一、为什么手术室这么冷?
手术室需将温度控制在22℃-25℃,这样的低温环境既能抑制细菌滋生,又能让医护人员保持高效操作。但对患者来说,手术中低温暴露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麻醉药物会削弱人体正常的体温调节能力,手术时皮肤大面积暴露、输入常温液体以及使用低温冲洗液等操作,都会加速热量流失。数据显示,50%-70%的手术患者会出现术中低体温(核心体温低于36℃),而低体温会显著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长伤口愈合时间,还可能对心脏功能和凝血机制造成影响。
二、低温对手术患者的危害
低体温的危害不容小觑。当体温降低,免疫系统功能会大打折扣,身体对抗病菌的能力变弱,术后感染风险比正常体温时高出两到三倍。低温还会让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影响麻醉药物代谢,导致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延长。更为危险的是,低温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特别是老年人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此外,低温会干扰血小板正常功能,影响凝血机制,使术中出血量增加。
三、手术室如何筑牢“温暖防线”
在现代手术室的体温维护工作中,主动式升温设备是抵御术中低体温的关键手段。充气式升温毯通过循环暖风包裹患者身体,如同为其配备了可调控温度的“保暖屏障”;液体加温仪能将输注的液体与血液预先加热至37℃,有效避免低温液体导致的体温流失,恰似为体内循环构筑“保温防线”。与此同时,基础保暖措施也注重细节把控,保温被与加热床垫持续保持体表温度,就连手术冲洗液也会先经加热再使用。
医护团队对体温的管理贯穿围术期全程:术前根据患者情况评估低体温风险,为高风险人群订制专属保暖方案;术中通过实时监测核心体温,动态调整保温措施;术后借助升温设备帮助患者恢复正常体温。这些环环相扣的操作,从预防、干预到术后恢复,构建起守护患者体温的完整体系,为手术安全增添了重要保障。
四、患者和家属能做什么?
术前患者与家属应主动向医生说明自身健康状况,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会影响体温调节的慢性病。术后需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寒战、皮肤苍白等低体温症状,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按医嘱增添被褥保暖,以促进身体康复。
手术患者的体温守护如同医护与低温的较量,每一项保暖举措都藏着对生命的重视。知晓这些知识,能驱散患者和家属的忧虑,也让人感受到现代医学的暖意——就算医疗仪器冰冷、操作标准严格,守护生命的热情却从未减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