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脑梗死恢复期艾灸护理:温通经络,助力康复

2025-08-11 09:11:49 玉林市中医医院 秦会青

  脑梗死,作为一种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或软化,其发生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在脑梗死的治疗旅程中,恢复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它不仅是患者身体机能恢复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和社会功能重建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促进患者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在脑梗死恢复期的护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艾灸疗法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艾灸疗法,源于中国古代,是通过燃烧艾叶或其他药物材料,对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个复杂的经络系统,它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联系脏腑、沟通内外的重要桥梁。当人体受到外界或内部因素的干扰,导致经络阻滞、气血不畅时,就会引发各种疾病。艾灸通过温热刺激,能够激发经气,促进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目的。

  在脑梗死恢复期,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的损伤,使得局部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此时,通过艾灸疗法的温热刺激,可以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吸收和炎症消退,为受损脑组织的修复提供有利条件。同时,艾灸还能调节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抵御病邪的侵袭,促进患者整体康复。

  二、艾灸在脑梗死恢复期护理的具体应用

  1.选穴与配穴原则  在脑梗死恢复期的艾灸护理中,选穴与配穴是关键环节。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施灸。一般来说,脑梗死恢复期的艾灸选穴应以活血化瘀、醒脑开窍、补益气血为主。常用的穴位包括百会、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这些穴位分布于头、上肢及下肢,通过艾灸这些穴位,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认知能力。

  2.操作方法与技巧  艾灸的操作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在脑梗死恢复期的护理中,温和灸和雀啄灸较为常用。温和灸是将艾条点燃后,对准所选穴位进行悬灸,保持适当距离以避免烫伤,每穴灸5-10分钟,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雀啄灸则是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进行上下快速移动,如雀啄食一般,以增强刺激效果。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的控制和灸量的把握,既要保证足够的温热刺激,又要避免烫伤患者。

  3.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制定  由于每位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艾灸护理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例如对于年龄较大、体质较弱的患者,可以适当减少灸量和时间;对于病情较重、恢复较慢的患者,可以增加灸量和频次以增强疗效。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进行穴位加减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三、艾灸护理在脑梗死恢复期的作用机制与效果评价

  1.作用机制  艾灸护理在脑梗死恢复期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二是活血化瘀,减轻水肿和炎症;三是扶正祛邪,增强机体抵抗力;四是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整体康复。这些作用机制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艾灸疗法在脑梗死恢复期护理中的独特优势。

  2.效果评价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艾灸护理在脑梗死恢复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疗效。一方面,艾灸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另一方面,艾灸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此外,艾灸还能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和积极性。这些积极效果不仅体现在患者的生理层面,也体现在心理和社会层面,为患者的全面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总结

  在脑梗死恢复期的艾灸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一是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和耐受力,避免在破溃、感染处进行;二是注意防火安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三是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艾灸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艾灸疗法的作用机制和疗效规律,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艾灸护理方案和技术手段,以更好地服务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需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