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药不能乱用:避开这些常见用药误区,让药物真正守护健康

2025-08-11 14:44:21 湖南旺旺医院药学部 杨帆

  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些场景:药片太大不好吞?掰开或嚼碎吃下去;手边没水?随手拿起果汁、咖啡送服药物;症状稍有缓解,立刻自行停药……这些看似平常的做法,实则潜藏着健康风险。药物能治病,但使用不当,也可能伤身。

  一、药片“变形记”:掰开、嚼碎、压粉的风险

  案例重现:面对大药片或吞咽困难时(尤其是老人、小孩),很多人习惯将其掰开、嚼碎或碾碎服用。

  药师小tips:

  ①肠溶片/胶囊:这类药穿着特殊的“外衣”(肠溶包衣),保护药物顺利通过胃部强酸环境,到达肠道才溶解吸收。破坏这层“防弹衣”(如掰开、嚼碎),药物可能在胃里过早释放,刺激胃黏膜(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或被胃酸破坏失效(如某些胰酶制剂)。

  ②缓释片/控释片:它们的设计核心在于“缓慢释放”。药片内部有精密骨架或特殊包膜,确保药物在体内稳定、匀速释放,维持长时间的有效浓度(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某些止痛药)。破坏其结构,会导致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血药浓度骤然升高,轻则副作用剧增(如头晕、低血压),重则可能中毒。

  正确打开方式:务必查看药品说明书或询问药师。若标注“整片吞服”“不可掰开/嚼碎”,请严格遵守。对于吞咽困难者,可咨询医生是否有液体制剂、更小规格或可分散片等替代方案。

  二、送服“伴侣”的陷阱:饮料送药不可取

  案例重现:为了图方便,用果汁(尤其是葡萄柚汁)、牛奶、咖啡、茶、酒精饮料甚至碳酸饮料送服药物。

  药师小tips:

  ①葡萄柚汁:堪称“药物公敌”。它含有呋喃香豆素等成分,能强力抑制肠道和肝脏中。

  一种关键的代谢酶——CYP3A4。这会导致经此酶代谢的药物(如部分降压药硝苯地平、他汀类降脂药阿托伐他汀、抗过敏药非索非那定等)在体内代谢减慢、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异常升高,引发严重不良反应风险大增。

  ②牛奶/奶制品:富含钙离子。钙能与某些药物(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治疗骨质疏松的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形成难溶性络合物,显著阻碍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降低药效。

  ③咖啡/茶(含咖啡因):咖啡因具有中枢兴奋作用,若与含麻黄碱的感冒药同服,可能过度兴奋、心悸、血压升高;茶中的鞣酸能与铁剂(如硫酸亚铁)、某些抗生素结合,影响吸收。

  ④酒精:与药物联用是大忌。酒精会增强中枢抑制药(如安眠药、抗过敏药)的作用,导致过度镇静甚至呼吸抑制;增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胃肠道出血风险;干扰降糖药作用,引发低血糖;加重肝毒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的损害。

  ⑤碳酸饮料:酸性环境可能破坏某些药物(如碱性药物)的稳定性或影响其在胃中的溶解。

  正确打开方式:最安全、最推荐的选择:一杯温白开水(约200ml)。它能确保药物顺利送达,不影响吸收代谢。

  三、“见好就收”的隐患: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

  案例重现:症状好转就自行停药;感觉效果不明显就自行加量;担心副作用就自行减量。

  药师小tips:

  ①疗程不足:许多疾病(如细菌感染、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结核病等)需要足疗程治疗才能彻底治愈或稳定控制。擅自停药,尤其抗生素,易导致细菌未彻底清除、诱导耐药性,病情反复或迁延;慢病停药则可能导致病情反弹、波动甚至恶化(如降压药停用后血压骤升)。

  ②剂量随意:药物剂量是经过严格科学试验确定的。剂量不足无法达到有效浓度,治疗失败;剂量过大则显著增加毒副作用甚至中毒风险。例如,自行加大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剂量,极易引发严重肝损伤。

  正确打开方式:严格遵医嘱用药!按规定的剂量、次数和疗程服用。即使感觉好转,也需咨询医生或药师后再决定是否停药。任何关于剂量调整的疑问,务必先与专业人员沟通。

  药师的专业建议

  1.遵医嘱是金标准:医生开出的剂量和疗程是基于您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

  2.白水送服最稳妥:避免任何饮料干扰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3.保持药物“原貌”:除非说明书或医生/药师明确告知可以,否则不要掰开、嚼碎或碾碎药片/胶囊。

  4.善用药品说明书:它是保障您安全用药的重要指南。

  5.主动沟通:用药期间有任何疑问、不适或生活饮食习惯变化(如开始吃某种保健品),及时告知医生或药师。

  6.善用药师资源:社区药房的执业药师是您身边的用药安全专家,随时为您提供免费的用药咨询与指导。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掌握科学合理的用药知识,避开这些常见误区,才能真正驾驭这把剑,让药物精准有效地守护您和家人的健康。记住,每一次谨慎用药,都是对自身健康负责的选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