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警惕“沉默杀手”,别让血栓“拴”住你!

2025-08-15 09:16:57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诊断科导管室 吴燕燕

  血栓,这个无声的健康杀手,正悄无声息地影响我们的血液循环,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今天,让我们以李阿姨的故事为引子,共同了解血栓,学会预防,携手对抗这一健康挑战。

  一、李阿姨的故事:一场意外的警示

  李阿姨,一位勤劳朴实的61岁家政清洁工,用她的双手为无数家庭带来了整洁与温馨。然而,几天前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病痛,给她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在工作中,李阿姨隐约感到右腿有些肿胀,但出于对工作的敬业和对轻微不适的忽视,她并未立即在意。直到下班回家,当她脱下裤子,眼前的景象让她和家人大吃一惊:整条右腿已变为青紫色,皮肤紧绷如鼓,伴随着难以忍受的疼痛。

  紧急送医后,医生给出了诊断——李阿姨患上了深静脉血栓(DVT)。这是一种由于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而形成的血栓,常见于下肢,尤其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缺乏活动的人群中。李阿姨的病例,正是对这一高风险群体的一次深刻警示。

  二、深入了解血栓:从成因到危害

  成因解析

  血栓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内皮损伤三大要素。

  1.血流缓慢:长期卧床、久坐不动等情况会导致血流速度减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比如,办公室职员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缺乏运动,下肢的血流就容易变得缓慢。

  2.血液高凝状态:某些疾病如癌症、肾病综合征等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另外,孕妇在孕期血液也会相对处于高凝状态。

  3.血管内皮损伤:外伤、手术、感染等因素都可能损伤血管内皮,为血栓的形成创造条件。例如,骨折后的患者,受伤部位的血管内皮可能受到损伤,容易形成血栓。

  对于像李阿姨这样的职业,长时间站立、久坐不动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减慢,是形成深静脉血栓的重要风险因素。

  危害警示

  1.静脉血栓:最常见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可能随血流进入肺部,引起肺栓塞,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颜色改变等症状。

  2.动脉血栓:可发生在心脏、脑部、肺部、四肢等部位的动脉。如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脑梗死是脑部血管被血栓堵塞,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严重者,可引发呼吸困难、胸痛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因此,对血栓的早期识别与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三、行动起来:预防与应对血栓

  1.增加活动: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时,都应定期变换姿势,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抬腿、脚踝旋转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2.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品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3.补充足够水分:多喝水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特别是在干燥的季节或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中,更要注意补充水分,有助于稀释血液,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4.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孕妇、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术后患者等血栓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液流变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或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穿医用弹力袜、使用抗凝药物等进行早期干预。

  5.识别症状:了解血栓的常见症状,如不明原因的肢体肿胀、疼痛、皮肤变色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李阿姨的故事虽然令人揪心,但它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血栓就在我们身边,不容忽视。让我们从自我做起,增强健康意识,学习预防知识,用实际行动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别让血栓“拴”住你,动起来,对抗它,享受更加自由、健康的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