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引起肾炎,治疗该怎么做?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和调节器官,它负责过滤血液、排出废物、调节水盐平衡以及维持酸碱平衡。当肾脏发生炎症时,可能会导致身体水肿、血压升高、尿液异常等症状。自身免疫引起的肾炎,通俗来说,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误伤”了自己的肾脏,导致肾脏功能受损。那么,这种病该如何治疗呢?本文将为你全面解读。
一、自身免疫性肾炎是什么?
自身免疫性肾炎,又称免疫性肾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一类肾脏疾病。免疫系统本应保护身体抵御外来病原,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会错误地攻击肾脏的组织和血管,引起炎症和损伤。
二、自身免疫性肾炎的症状
自身免疫性肾炎的症状多样,且早期可能不明显。常见表现包括:
尿液异常:血尿(尿液呈茶色或红色)肉眼及非肉眼血尿(即镜下血尿)、蛋白尿(尿液泡沫多)、少尿或无尿。
水肿:尤其是眼睑、手脚或全身浮肿,因肾脏排水能力下降导致体液潴留。
高血压:肾功能受损后,体内血压调节紊乱,可能出现血压升高。
全身症状:疲倦、乏力、食欲下降,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关节痛、皮疹或发热。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肾脏损伤仍在悄悄进行。因此,定期体检和尿常规检查尤为重要。
三、自身免疫性肾炎的诊断
医生诊断自身免疫性肾炎,主要依靠以下几方面: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测蛋白尿、血尿、管型等指标。
血液检查:评估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血液电解质、血沉及免疫指标(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ANCA等)。
影像学检查,超声或CT可评估肾脏大小和形态,辅助判断肾脏损伤程度,肾脏血流情况。
肾活检,对于病情不明确或需要明确分型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进行肾穿刺活检,排除穿刺禁忌可行肾脏穿刺活检。
四、自身免疫性肾炎的治疗原则
自身免疫性肾炎治疗目标是: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减轻炎症、保护肾功能、防止病情进展。治疗通常需要长期管理,并结合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
(1)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快速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
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硫唑嘌呤等:适用于中重度或复发性病例,用于长期免疫调节。
生物制剂(如贝利木单抗):针对特定自身免疫疾病,控制病情且副作用较小。
免疫抑制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长期使用可增加感染风险和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
(2)抗高血压药物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不仅降压,还可减轻蛋白尿,保护肾脏。
(3)利尿剂
对于水肿明显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利尿剂帮助排出多余体液,但需谨慎监测血压和电解质。
2.生活方式与饮食管理
合理饮食:低盐饮食可减轻水肿和高血压;蛋白质适量摄入,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调节,减轻炎症。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肾脏负担,应保持适宜体重。
避免感染:感染可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加重,应注意个人卫生,按时接种疫苗。
3.定期复查与监测
尿常规、血液指标:每1-3个月复查,监测蛋白尿、血肌酐和血压。
肾功能评估:及时发现病情进展,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特殊情况的处理
重症或快速进展型肾炎
可能需要住院治疗,静脉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血浆置换等方式,控制炎症和免疫反应。
肾功能衰竭
若出现尿量显著减少或血肌酐急剧升高,可能需要透析治疗,同时继续针对原发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孕期患者
自身免疫性肾炎患者怀孕需严格管理,因为疾病可能影响胎儿发育,部分药物也需调整使用。
六、心理与社会支持
自身免疫性肾炎多为慢性病,长期治疗可能带来心理压力和焦虑。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支持:
与家人、朋友沟通,获得情感支持;
加入患者互助群体,分享经验和治疗心得;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理疏导或适度运动,帮助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七、总结
自身免疫性肾炎是一类因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肾脏而引起的疾病,包括红斑狼疮性肾炎、IgA肾病等,症状多样,早期可能不明显,但如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与医生密切合作,严格遵循医嘱,积极管理生活习惯,以保护肾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