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别擅自停药
双相障碍被称为躁郁症,是严重的精神疾病,导致患者的情绪在极端的高涨(躁狂或轻躁狂)、低落(抑郁)之间波动,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双相障碍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十分重要,但是很多患者或家属会因为对疾病和药物的认知不足而擅自停药,会给患者的康复之路增添诸多障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双相障碍患者不能擅自停药,如何正确管理药物治疗。
一、双相障碍与药物治疗
双相障碍是复杂的疾病,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科学家们认为遗传、环境、生物化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双相障碍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可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减少躁狂和抑郁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常用的双相障碍治疗药物是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心境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盐等是治疗双相障碍的基石药物,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减少情绪波动。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利培酮等则主要用于治疗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时的精神病性症状。而抗抑郁药物在双相障碍中的应用则需要谨慎,因为可能诱发躁狂发作。
二、擅自停药的危害
虽然药物治疗在双相障碍的治疗中很重要,但是部分患者或家属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擅自停药,而双相障碍是容易复发的疾病,即使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出现病情波动,擅自停药会打破药物治疗的平衡,病情复发或加重,药物被突然停止患者会迅速回到之前的躁狂或抑郁状态,甚至出现严重的症状;撤药综合征是指患者在突然停止或迅速减少药物剂量时出现的身体不适和情绪反应,对于双相障碍患者,撤药综合征表现为失眠、焦虑、烦躁、头痛、恶心等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日常生活与康复进程。
三、为什么不能擅自停药?
擅自停药之所以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主要是因为双相障碍的治疗是长期且复杂的过程,药物治疗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和持续时间才能发挥效果,而擅自停药会打破平衡,药物治疗双相障碍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药物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发挥稳定情绪的作用,擅自停药会打破平衡,使药物浓度迅速下降,无法继续控制症状。且双相障碍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即使在症状缓解后患者也需要继续服用药物来预防复发,擅自停药会使病情失去控制,增加复发的风险,每个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不同,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找到适合的药物、剂量,而部分患者则可能对药物产生耐受性,擅自停药会忽略个体差异导致治疗失败。
四、如何正确管理药物治疗?
为避免擅自停药带来的危害,双相障碍患者需要正确管理药物治疗,严格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开具的剂量、疗程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如果对药物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与医生沟通,积极复诊医生可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调整治疗方案、药物剂量,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不可因为忙碌或其他原因而忽略复诊;双相障碍患者应该关注身体反应,如有任何不适或异常症状应与医生沟通,医生会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同时为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患者还需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良好的社交关系等,稳定情绪、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另外,为缓解压力促进康复进程,患者可寻求心理支持,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保持联系,分享感受、需求,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等,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应对机制,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另外,家属也需要按照医嘱要求监督患者服用药物,每天按时督促患者服用相关的药物,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预防出现停药的问题,改善用药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双相障碍是严重的精神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治疗,药物治疗在双相障碍的治疗中很重要,但擅自停药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为守护患者的心理健康、康复之路,我们需要正确管理药物治疗,寻求多方面的支持帮助,帮助双相障碍患者走出困境、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