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期这3个护理动作救回你的认知力
手术中,麻醉让患者无痛且无意识地度过手术过程,然而,麻醉结束后的恢复期,许多患者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暂时下降的情况,尤其是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减退,不仅会影响术后的康复效果,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谵妄等不良状况。护理人员通过科学的护理动作,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认知力的恢复,帮助患者安全顺利地度过恢复期。本文将详细介绍麻醉恢复期中,3个关键护理动作,帮助“救回”你的认知力。
一、认识麻醉恢复期认知障碍的危害
麻醉恢复期认知障碍(POCD)指的是患者在手术麻醉后,出现的短期或中长期的认知功能下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困难、定向障碍等,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或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认知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还会增加跌倒、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负担。了解认知障碍的风险,有助于护理人员提前预防,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的脑功能。
二、护理动作一:科学评估,精准识别认知异常
麻醉恢复期护理的第一步,是对患者的认知状态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发现异常表现。常用评估工具包括: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判断患者意识清醒程度。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快速筛查认知功能状况。
谵妄评估工具(如CAM-ICU):鉴别是否存在谵妄。
评估应结合患者年龄、手术类型和既往健康状况,动态监测意识和认知变化。及时识别轻微的认知功能异常,能为早期干预赢得宝贵时间,避免病情恶化。
护理人员还需与医生保持紧密沟通,共同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确保认知异常得到专业、科学的干预。
三、护理动作二:优化环境,营造有助认知恢复的氛围
环境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影响极大。麻醉恢复期患者对外界刺激敏感,环境不良可能加重其认知障碍和焦虑情绪。护理人员需打造安全、舒适、安静的环境,具体做法包括:
控制噪音:保持病房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声音干扰。
合理光照:白天保证自然光照充足,夜间采用柔和灯光,帮助患者调节生物钟。
摆放时钟和日历:方便患者辨认时间,减少时间和空间定向障碍。
维持整洁:减少杂物,避免视觉混乱和安全隐患。
温馨的环境不仅减少患者的迷茫感和恐惧感,还能提升患者的安全感,促进大脑功能的自然恢复。
四、护理动作三:科学活动,促进脑功能快速回归
适度的身体和认知活动是促进大脑神经功能修复的关键。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术后状态,设计合理的活动计划,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
1.逐步唤醒训练轻声呼唤患者名字,促进其意识觉醒。
引导患者睁眼观察周围环境,逐步增强对环境的认知。
鼓励患者用简单语言回应,恢复语言交流能力。
2.认知刺激活动讲解手术经过及恢复情况,帮助患者建立时间和事件的联系。
引导患者回忆当天日期、家人姓名等,刺激记忆力。
适时播放轻柔音乐或开展简单的语言游戏,激活大脑功能。
3.早期肢体活动在医生允许下,协助患者进行手指、手臂的主动或被动运动。
鼓励患者逐步坐起,活动四肢,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降低并发症风险。
适度的肢体活动能改善脑供氧,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五、其他护理细节与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三大核心护理动作,以下细节也需重视: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确保脑部供氧和血流充足,避免低血压、缺氧等加重认知障碍。
控制疼痛和不适,疼痛会增加患者压力,影响认知恢复,需合理使用镇痛药物。
合理用药管理,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神经认知的药物或超剂量使用。
营养支持,提供富含维生素B族、抗氧化剂和优质蛋白的饮食,促进神经修复。
心理支持,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及时缓解焦虑和恐惧,创造温馨的护理氛围。
六、总结
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保护,是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通过科学评估、优化环境、科学活动这三大关键动作,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认知力的恢复,预防认知障碍和谵妄的发生。
如果你即将或正在经历手术,请务必关注麻醉恢复期的认知变化,配合专业护理,科学护脑,保障恢复期的安全与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