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拔牙后“黄金1小时”:棉球咬多久?口水是吞还是吐?

2025-08-27 11:41:48 慈溪华阳口腔医院集团有限公司 邵传艳

  拔牙是口腔治疗中常见的有创操作,无论是因严重龋坏无法保留的牙齿,还是阻生智齿的拔除,术后管理都直接影响伤口愈合速度与质量。

  一、棉球压迫止血:30分钟是基准,特殊情况需延长

  拔牙后,医生会在拔牙窝放置无菌棉球或棉卷,要求患者紧咬以压迫止血。这是基于凝血机制,当血管被咬合压力闭合后,血流减缓,血小板在破裂口聚集形成血栓,15-30分钟内可形成初步血凝块。但以下特殊情况需延长压迫时间:

  麻药含肾上腺素时:肾上腺素可收缩血管减少出血,但会延迟拔牙窝内血凝块形成。若使用含肾上腺素麻药,建议压迫1小时。

  创伤较大或出血倾向时:如埋伏智齿拔除需切开牙龈、去骨,或患者有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压迫时间可延长至1-1.5小时。

  持续出血时:若吐出棉球后伤口仍活跃出血,需重新咬棉球压迫1小时。但需注意,单次压迫不超过1小时,过长可能导致棉球与血凝块粘连,去除时引发二次出血。

  若压迫时间不足15分钟,血凝块未充分形成,拔牙窝暴露于口腔细菌环境中,可能引发干槽症。该病表现为术后3-4天剧烈疼痛、拔牙窝空虚有腐臭味,需清创并填塞碘仿纱条治疗。

  二、口水处理:咽下去是原则,吐口水需谨慎

  拔牙后唾液分泌增多是正常反应,因创口刺激唾液腺所致。此时应遵循“咽为主、吐为辅”原则:

  咽口水保护血凝块:唾液中的水分和酶可湿润口腔,且吞咽动作温和,不会破坏血凝块。即使唾液带血丝,因血液来源于自身,无感染风险。

  吐口水易引发风险:吐出动作需用力,可能产生口腔负压,导致血凝块脱落。若唾液中持续有新鲜血液,可偶尔轻吐观察。血丝或淡红色唾液,属正常渗血,无需处理,继续咽下即可。鲜红色血,提示活动性出血,需立即就医。

  部分患者误以为“含着口水可止血”,但唾液持续浸泡伤口可能软化血凝块,增加感染风险。正确做法是:若唾液分泌过多,可分次小口咽下,或用干净纸巾轻按唇角吸附。

  三、黄金1小时外的术后24小时关键事项

  1.饮食管理:温凉软食为主。术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避免刺激伤口。2小时后,可进食温凉流食;避免过热食物导致血管扩张出血。24小时后,逐渐过渡至半流食,但仍需避免用拔牙侧咀嚼。

  2.口腔清洁:24小时内不刷牙不漱口。禁止刷牙、漱口,防止血凝块脱落。24小时后,可用温盐水轻轻漱口,每日3-4次,每次30秒,减少细菌滋生。

  3.活动与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弯腰提重物,防止血压升高引发出血。休息时,适当抬高头部,减少头部充血。

  4.药物使用:按医嘱抗炎止痛。抗生素,复杂拔牙或免疫力低下者,需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止痛药,如布洛芬,可缓解术后疼痛,但需避免阿司匹林(抑制凝血)。

  5.异常情况识别与处理:

  出血不止:即吐出棉球后仍持续渗血,或吐鲜红色血液。要立即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压迫止血,并尽快就诊。

  严重肿胀:在术后24小时后若面部肿胀加重,伴张口受限。要及时在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缓解,若无效需就医排除感染。

  发热与疼痛加剧:术后3天体温>38.5℃,或疼痛突然加重伴腐臭味。可能为干槽症或感染,需清创或抗生素治疗。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要点

  1.妊娠期女性

  妊娠前3个月及后3个月应避免非紧急拔牙,因麻醉药物和应激反应可能影响胎儿。若必须进行,需产科医生协同评估。

  2.心血管疾病患者

  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如近期心梗、未控制的高血压或心律失常)拔牙时可能因疼痛或紧张诱发心血管事件。需在血压、心率稳定后由心内科医生会诊。

  3.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血友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因凝血功能障碍,拔牙后易大出血。需提前补充凝血因子或血小板,并在血液科监护下操作。

  4.糖尿病患者

  若血糖未控制(空腹血糖>7.0mmol/L),伤口感染风险显著增加,需调整降糖方案至血糖稳定后再拔牙。

  总之,拔牙后的“黄金1小时”是伤口愈合的关键期,若出现出血不止、严重肿胀或发热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就医。科学管理可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伤口快速愈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