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不是减肥:你需要知道的核心区别
近些年,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再加上“国家喊你减肥”“健康体重管理年”等话题的流行,很多人都意识到体重对健康的重要性,也会有意识地开展体重管理。但是,很多人会将体重管理与减肥混淆,认为体重管理就是一味地减重,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体重管理与减肥有一定类似之处,二者都涉及体重的降低,但仍然有核心区别。那么,体重管理与减肥有哪些区别呢?如何做好体重管理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体重管理与减肥的区别
1.二者目标不同
体重管理与减肥的目标不同,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有减肥计划,尤其是爱美女性,减肥的核心目标是快速降低体重。在减肥过程中,通常需要制造出热量缺口,如计算出当天消耗的热量,并降低热量摄入,确保摄入的热量小于消耗的热量而达到降低体重的效果。但是,在减肥期间由于快速减重,除了脂肪流失以外,肌肉含量也可能会下降,并且掉秤速度过快可能并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体重管理则是以健康为核心目标,其周期相对更长,通过调整体重来降低一些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慢性病、代谢紊乱等,并通过减少脂肪、增加肌肉等方式来调节身体成分,在控制体重的基础上保持身体健康。
2.实施方式不同
体重管理与减肥的实施方式有所不同。很多减肥者会采用较为极端的方式减肥,如给自己设定一个短期目标,通过高强度运动、节食等方式来增加热量消耗,减少热量摄入,从而起到掉秤效果。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相应的体重目标,但长久来看并不利于身体健康,也面临着肌肉流失、容易反弹等风险。而体重管理则是根据身体的个性化评估,制订出长期的运动与饮食方案,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控制体重,从而维持身体健康。
二、体重管理的核心要点
1.实施个体评估
在体重管理期间,患者首先要接受个性化的评估,包括医学评估、生活方式评估、成分分析评估等。比如,对体重异常患者而言,医生需要排查一些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等疾病,并注意检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从而评估是否由于疾病引起体重异常。医生还会分析患者的饮食结构、睡眠质量、身体活动水平等生活方式,判断患者生活方式是否健康,并由此推断体重异常的因素。同时,医生还会运用体脂秤或专业设备来测量基础代谢率、内脏脂肪含量、肌肉量、BMI、腰臀比、体脂率,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出体重管理方案。对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而言,也会注重评估体重增长趋势以及营养情况。
2.不同人群管理
在体重管理期间,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管理策略。对超重、肥胖人群而言,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要相对更高,需要从饮食方面入手来减少热量消耗,建议这部分人群可以选择低碳水、高蛋白、低能量饮食,少吃油腻食物,并搭配有氧运动、抗阻运动进行训练,从而有效控制体重,但切勿节食或高强度运动。对体重过低的人群而言,长期低体重指数可能会导致月经紊乱、骨质疏松、易疲劳、抵抗力下降,需要在排除病理性因素后增加饮食营养摄入,建议选择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尤其是高蛋白、高能量食物,并配合抗阻运动。对体重指数正常的人来说,需要注意监测血糖、血脂和体重变化情况,如果这些指标波动显著仍然需要注意警惕疾病。
3.保持健康生活
在体重管理期间,大家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在控制体重的基础上确保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大家定期称体重,并记录每天体重的变化,以此为依据来不断调整身体活动和饮食习惯。对存在不良嗜好的人来说,也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尤其是不要以任何形式吸烟,否则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肺部等疾病出现的风险。此外,大家还要保持合理膳食与适当运动,通过饮食与运动搭配来做好体重管理,保持健康生活。
综上所述,体重管理与减肥有核心区别,希望大家能够做好体重管理,保持身体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