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隐形骨骼危机:揭开骨质疏松症的面纱

2025-08-29 09:24:45 肥城市人民医院 夏锋

  近年来,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及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作为中老年退行性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备受关注。该疾病虽然一般不会立刻影响患者生命,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策略失误,可能导致骨折加重、椎管狭窄、截瘫、褥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最终危及生命,那么,什么是骨质疏松症?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它的发生与发展通常是悄无声息的,有可能是你提了一次重物,也有可能是收拾一次卫生,甚至只是打了个喷嚏,都会使你发生骨折,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就是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与我们的骨骼健康息息相关,临床一般表现有三大典型症状:

  1.疼痛。由于骨转换过快,骨吸收增加,骨小梁破坏、消失、断裂产生微骨折,多数的骨质疏松患者会发生疼痛,其中以腰痛最多,约占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但直立位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

  2.身高变矮,驼背畸形。身高如与年轻时相比缩短≥4厘米或较上一年缩短2厘米,应高度警惕骨质疏松症可能,这是由于椎骨压缩性骨折变形引起的。

  3.易骨折。20%的骨质疏松患者会发生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脊柱、髋部和手腕是常见的骨折部位,而髋部骨折尤其危险,可能导致长期残疾甚至死亡。当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时,脊柱后凸、胸廓畸形,可出现胸闷、气短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平常生活中,老年人应定期测量骨密度,以尽早发现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那么如何强骨健体、远离骨质疏松症呢?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补钙,认为补好钙就能预防骨质疏松症,这其实是一种比较片面的想法。骨质疏松症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骨强度下降,并不是补钙那么简单。预防骨质疏松症需要综合考虑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和治疗:

  1.正确补钙。众所周知,钙是构筑骨骼的基石,人体对钙的需求需要通过饮食和补充剂来满足。含钙丰富的食物有奶制品、蛋类、肉类、豆制品等,一般来说,每天补充1000毫克元素钙即可,生长发育旺盛的青少年和孕妇可以适当加量。

  2.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不仅能促进钙的吸收,还对增加骨骼强度、促进细胞生长、增强神经肌肉功能有重要作用。补充维生素D,可以多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等。同时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因此建议每天晒太阳20分钟左右,但要注意避免眼睛和皮肤灼伤。

  3.合理运动,增强骨骼强度。规律的运动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特别是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跳绳等)和抗阻运动(如举重、俯卧撑等),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减少碳酸饮料和浓茶、咖啡的摄入量,戒烟戒酒。

  5.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响激素水平,进而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6.药物治疗抗骨质疏松症可以增加病人的骨密度、提高骨质量、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有效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的急性或慢性疼痛。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降钙素、维生素D、双膦酸盐、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症虽然普遍,但并非衰老的必然结局,通过早期筛查、科学干预和持续管理,完全能够有效防控。我们的每一次运动、每一份均衡饮食,都是对未来骨骼健康的宝贵投资。预防骨质疏松,从现在开始,从生活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守护骨骼健康,远离骨折风险,享受健康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