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动”出好“糖”景:糖友运动处方指南

2025-08-29 09:58:09 翼城县中医医院 刘伶俐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合理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改善身体状况有着重要作用。接下来,为大家奉上一份专属糖友的运动处方指南。

  一、运动——糖尿病管理的“天然药方”

  运动堪称糖尿病综合管理的“秘密武器”。规律运动能够显著提升胰岛素敏感性,让身体细胞对胰岛素更加“敏感”,从而更好地摄取和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降低血糖水平。运动还能促进脂肪代谢,帮助患者控制体重,减少因肥胖带来的糖尿病风险因素。适当运动对心血管健康也大有益处,能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改善心肺功能,让身体活力满满。

  二、糖友运动清单:科学运动的“行动指南”

  有氧运动:稳定血糖的“主力军”。有氧运动是糖尿病患者运动的首选,常见的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等。这类运动强度适中,能有效消耗体内多余热量,改善血糖、血脂水平。散步简单易行,患者可选择在公园、小区等环境优美的地方,以适中的速度行走,每次30分钟以上。慢跑能提升心肺功能,建议从短距离、慢速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游泳对关节压力小,能锻炼全身肌肉,是不错的选择。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分为5天,每天30分钟左右。以散步为例,每分钟大约走100-120步,即为中等强度。

  抗阻运动:增强代谢的“助推器”。抗阻运动能锻炼肌肉力量,增加肌肉量,提升基础代谢率。生活中常见的哑铃训练、深蹲、仰卧起坐、俯卧撑等都属于抗阻运动。肌肉在运动过程中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有助于稳定血糖。糖尿病患者每周可进行2-3次抗阻运动,两次锻炼间隔至少48小时,让肌肉有足够时间恢复。比如,刚开始进行哑铃训练时,选择1-2公斤的哑铃,每组10-15次,进行2-3组;深蹲可从每组10次开始,逐渐增加到每组20-30次。

  屈曲和伸展运动:运动安全的“守护者”。屈曲和伸展运动主要指运动前后的准备和放松活动。运动前进行10-15分钟的热身,如活动手腕、脚踝关节,进行简单的弓步压腿、转腰等动作,能让身体各部位做好运动准备,减少运动损伤风险。运动后同样进行10-15分钟的放松活动,如慢走、拉伸腿部和手臂肌肉等,帮助身体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肌肉酸痛的发生几率。

  精准把握运动时机与时长。餐后半小时到两小时是运动的黄金时段,此时身体处于餐后血糖高峰,运动可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有效降低血糖。每次连续运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以30-60分钟为宜,其中包含10-20分钟的热身和整理活动。需注意,最长运动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避免过度疲劳。每周运动频率应保持在3-7次,抗阻运动每周至少2次,可逐渐增加到3次。

  运动强度巧判断。判断运动强度有两种实用方法。一是心率法,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即为中等运动强度,最大心率=220-年龄。比如,一位50岁的患者,其运动时中等强度对应的心率为(220-50)×60%=102次/分钟到(220-50)×70%=119次/分钟之间。二是自觉疲劳程度法,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呼吸和心跳稍有加快,呼吸不急促,微微出汗,能正常说话但不能唱歌,感觉稍累,运动后次日不觉疲劳。

  三、运动安全锦囊:糖友运动的“守护盾牌”

  糖尿病患者运动时,安全至关重要。要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以防低血糖发生;佩戴写有个人信息、病情的卡片,方便紧急情况下他人救助。选择宽松、透气的服装和舒适、合脚的鞋袜,尤其是糖尿病足患者,运动前后务必仔细检查足部,查看有无破损、水泡等。运动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遵循少量多次原则。运动后加强血糖监测,了解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提升生活质量。希望这份运动处方指南能帮助广大糖友“动”出好“糖”景,拥抱健康生活。不过,在开始新的运动计划前,记得咨询医生或专业运动人士,确保运动方案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