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小儿肺炎护理误区:这些做法可能加重病情

2025-09-01 09:34:44 陆川县清湖镇中心卫生院 江宏婷

  小儿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护理不当可能会加重病情。许多家长在照顾患病的孩子时,容易陷入一些误区,反而影响了孩子的康复。本文将为您揭示这些常见的护理误区,帮助您科学护理,让孩子早日恢复健康。

  一、过度保暖的隐患

  许多家长在孩子患肺炎时,第一反应就是给孩子裹上厚厚的衣物或调高室温,生怕孩子着凉。这种过度保暖的做法反而会增加患儿的呼吸负担,因为肺炎本身就会导致肺部通气功能下降,过热环境会加速水分蒸发,使呼吸道分泌物变得黏稠,更难咳出。有些家长甚至在孩子已经出汗的情况下仍坚持加盖被子,这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捂热综合征”,表现为面色潮红、呼吸急促等症状。

  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室内温度在20-24℃之间,湿度维持在50%-60%,这样最有利于呼吸道恢复。判断孩子是否保暖适度,可以摸其后颈背部:温暖干燥说明衣物合适,潮湿发热则提示穿戴过多。对于发热患儿更要注意散热,可以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禁止使用酒精擦拭或冰袋冷敷等刺激性降温方式。

  二、止咳药物的使用陷阱

  看到孩子咳嗽不止,很多家长会急着使用止咳药,这其实是护理中的常见误区。肺炎患儿的咳嗽本质上是身体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保护性反射,强行用药物压制咳嗽反而会导致痰液滞留,加重肺部感染。痰液能否顺利排出直接影响康复进程。黏稠的痰液会堵塞细小支气管,不仅造成呼吸困难,还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温床。临床观察发现,适当咳嗽配合正确的拍背排痰,比单纯用药更能有效改善通气功能。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喝温水稀释痰液,在餐前或餐后1小时进行拍背:手掌空心呈杯状,从背部由下往上、由外向内地轻拍,每天3-4次,每次5分钟为宜。选择止咳药物时要严格遵循“祛痰优先于镇咳”的原则。对于痰多黏稠的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溴索等祛痰药,但切忌自行搭配多种药物。

  三、饮食护理的常见错误

  孩子生病时胃口差是正常现象,但不少家长总担心营养不足而强迫进食,这反而可能诱发呕吐。肺炎患儿消化功能本就减弱,过量喂食会增加胃肠负担,影响肺部血液循环。更不必追着喂高热量零食“补营养”,膨化食品和甜腻糕点会刺激咽喉,加重咳嗽症状。正确的做法是准备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如蔬菜粥、蒸蛋羹等,采用“少食多餐”原则,每次喂七分饱为宜。民间流传的“发物忌口”说法缺乏科学依据。鱼肉蛋奶并非禁忌,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反而有助于组织修复,但需注意烹饪方式——清蒸鱼比油炸鱼更适合,炖煮的瘦肉比煎炒的更易消化。值得警惕的是所谓“止咳偏方”,比如用蜂蜜水替代药物治疗,一岁以下婴儿食用蜂蜜有肉毒杆菌中毒风险,而冰糖炖梨只对燥热型咳嗽略有缓解作用,不能替代正规治疗。

  四、抗生素滥用与病情观察

  许多家长一见孩子发烧咳嗽就自行使用抗生素,这种盲目用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抗生素只对细菌性肺炎有效,而多数小儿肺炎其实由病毒引起,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腹泻、皮疹等副作用,更可能催生耐药菌。临床上常见家长将上次生病剩下的抗生素给孩子服用,或是随意调整用药剂量,这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必须明确,抗生素需要足疗程使用,擅自停药可能使细菌死灰复燃,而随意延长用药时间则会增加肝肾负担。

  观察病情变化比急于用药更重要。当孩子出现以下危险信号时,应立即就医: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婴儿>50次/分,幼儿>40次/分),指甲或口唇发青,胸骨上窝凹陷;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或体温骤降但精神状态恶化;拒绝所有饮食并出现尿量减少,以及出现嗜睡或异常烦躁。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此时任何家庭处理都可能延误治疗时机。

  五、结束语

  正确的护理方法对小儿肺炎的康复至关重要。希望本文能帮助家长们避开这些常见的护理误区,科学照顾孩子,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如果孩子病情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