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分诊台揭秘:哪些症状必须优先处理?
在医院的急诊科,分诊台就像一道“就诊筛选门”。每天面对成百上千的患者,需要在短短几分钟内判断病情轻重缓急。很多人觉得“急诊就是谁来得早谁先看”,但事实上,分诊的核心是“按病情危重紧急程度”排序。接下来,为你揭秘急诊分诊台的工作逻辑,哪些症状出现时必须优先处理?
一、心跳呼吸骤停
1.表现特征
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如无法触及颈动脉,同时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这是最为危急的情况,意味着患者的心脏和呼吸功能已经基本停止,若不及时抢救,生命将在几分钟内消逝。
2.优先处理原因
心脏如人体“发动机”,呼吸乃生命基本活动。心跳呼吸骤停,全身器官缺血缺氧,会快速出现不可逆的损伤。且抢救每延迟1分钟,患者生存率降7%-10%,所以必须马上开展CPR,尽早识别心电示波,必要时除颤。
3.分诊措施
分诊护士一旦发现患者心跳呼吸骤停,会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系统,呼叫急救团队,同时迅速将患者转移至抢救室,开始心肺复苏操作,并准备好除颤仪,抢救车等抢救设备。
二、严重创伤
1.表现特征
包括多发伤,如同时有头部、胸部、腹部等多部位受伤;开放性创伤,伤口直接与外界相通,如刀刺伤、枪伤等;伴有大出血、骨折移位明显、重要脏器损伤等情况。例如,患者因车祸导致头部开放性伤口、肋骨骨折刺破肺部引起血气胸、骨盆骨折伴有大量出血等。
2.优先处理原因
严重创伤会导致患者大量失血、重要脏器功能受损,进而引发休克、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及时止血、固定骨折、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例如,大出血若不及时控制,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3.分诊措施
分诊护士会快速评估患者的创伤情况,根据创伤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对于严重创伤患者,会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将患者直接送入抢救室,同时通知相关科室(如神经外科、骨科、心胸外科等)医生前来会诊,进行紧急处理,如止血、包扎、固定、输血等。
三、急性中毒
1.表现特征
患者有明确的毒物接触史,如误服农药、药物过量、吸入有毒气体等。中毒后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昏迷、抽搐等。不同毒物中毒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出现瞳孔缩小、流涎、大汗等症状;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口唇会呈樱桃红色。
2.优先处理原因
急性中毒可导致患者身体多个器官功能受损,尤其是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毒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越长,对器官的损害就越严重,治疗难度也会增加。及时清除体内毒物、给予特效解毒剂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3.分诊措施
分诊护士会详细询问患者的中毒史,包括毒物的种类、接触时间、剂量等。根据中毒的严重程度,将患者送入抢救室或观察室做进一步紧急处理。
四、急性胸痛
1.表现特征
患者突然出现胸部剧烈疼痛,疼痛性质可为压榨性、闷痛、刺痛等,疼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肩部、手臂、颈部、下颌等部位。常伴有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症状。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通常持续不缓解,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甚至更长。
2.优先处理原因
急性胸痛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严重疾病的表现,这些疾病可导致心脏、肺脏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分诊措施
分诊护士会立即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以初步判断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同时,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对于疑似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的患者,会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将患者送入抢救室,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如心肌酶学检查、心脏超声、胸部CT等。
五、面对分诊,患者和家属的配合能让抢救更高效
1.说清核心症状,关键信息,而非长篇讲述无关病史。
2.信任分诊判断,护士的判断基于医学标准,而非“谁更着急”。
六、结论
急诊分诊台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生命的优先级。它不是“插队的借口”,而是“救命的规则”。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大家能了解急诊分诊“哪些情况必须优先”,既能在危急时刻保护自己和家人,也能理解医护人员的忙碌与坚持。急诊室的灯光永远亮着,而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每个生命都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救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