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高血压患者在社区护理中最容易忽视的3件事

2025-09-05 09:03:57 南京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毛俊

  高血压是社区常见慢性病,多数患者需长期居家护理,但在日常管理中,常因忽视细节导致血压波动、并发症风险升高。结合社区护理经验,以下3件“容易漏做”的事,是高血压患者需重点关注的核心。

  一、忽视“动态血压监测”:只测晨起血压,漏了“隐藏高峰”

  很多患者认为“每天晨起测一次血压就够了”,却不知社区护理中最易忽视的是“血压波动规律”——部分患者的血压高峰并非在晨起,而是在午后、傍晚或夜间,仅靠单次测量易漏判真实血压情况。

  (一)这些“隐藏高峰”最易被忽略

  午后高峰(13:00-15:00):部分患者午餐后(尤其吃了高盐、高油食物)或午后活动减少时,血压会出现二次升高,若此时未监测,可能误以为全天血压稳定;

  夜间高峰(22:00-凌晨2:00):老年患者或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夜间高血压”(夜间血压≥120/70mmHg),但夜间熟睡时无法自行测量,长期忽视可能损伤心、肾(如导致蛋白尿、左心室肥厚)。

  (二)社区护理正确监测方法

  每周选1天做“全天监测”:晨起(空腹、静息5分钟)、上午10点、午后2点、傍晚6点、睡前各测1次;

  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每3-6个月一次,通过随身设备连续记录24小时血压,医生可根据结果调整用药时间(如午后血压高,可将降压药调整为午餐后服用);

  避免“单次异常就慌神”:偶尔一次血压升高(如情绪激动、劳累后)无需立即加药,连续3次不同时间测量均≥140/90mmHg,再联系社区医生调整方案。

  二、忽视“用药细节”:凭感觉调药,漏了“剂型与时间”

  患者常存在“血压高就加药、不高就减药”的误区,却忽视了社区护理中用药的两个关键细节——“剂型选择”和“服药时间”,这直接影响血压控制效果。

  (一)最易犯的用药错误

  把“短效药”当“长效药”吃:部分患者图便宜用短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普通片),却未按要求每天吃3次,漏服一次就可能导致血压骤升;而社区推荐的长效药(如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每天只需吃1次,能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更适合居家管理;

  服药时间与血压高峰“错位”:晨起血压高的患者,若饭后才吃降压药(如晨起8点服药),错过血压高峰(晨起6-8点),易导致上午血压失控;夜间高血压患者,若睡前未按医嘱服用长效药,无法覆盖夜间血压高峰。

  (二)社区护理用药原则

  优先选“长效、单片复方制剂”:如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一片含两种降压成分,降压效果更稳,且减少漏服风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开具这类国家集采药品,价格亲民;

  按“血压高峰提前1小时服药”:晨起高峰患者,晨起醒来后立即服药(未进食前);午后高峰患者,午餐前1小时服药;夜间高峰患者,遵医嘱睡前服用小剂量长效药;

  不自行调整剂量:血压低于110/70mmHg时(如出现头晕、乏力),先联系社区医生,而非自行减药——部分患者可能因季节变化(如夏季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医生会根据情况微调,避免突然停药导致血压反弹。

  三、忽视“生活干预的隐蔽细节”:只控盐,漏了“隐形盐”和“情绪管理”

  患者知道“低盐饮食”是高血压护理重点,但社区护理中发现,很多人只减少了炒菜时的盐,却忽视了“隐形盐”和“情绪管理”这两个易被忽略的因素,导致血压控制不佳。

  (一)这些“隐形盐”最易超标

  调味品中的盐:酱油(10毫升约含1.6克盐)、蚝油、味精,炒菜时放了这些,就应减少盐的用量(如放1勺酱油,盐就少放半勺)。

  (二)情绪管理比“少吃盐”更易被忽略

  每天练10分钟“呼吸放松法”(闭眼、慢吸气4秒、屏息2秒、慢呼气6秒);每周参加社区组织的“高血压病友交流会”,和同伴分享经验,减少孤独感。

  四、总结

  高血压居家管理不是“只测血压、只吃药”,而是要避开这3个忽视点:定期监测“隐藏高峰”、精准把控用药细节、关注生活中的“隐形盐”和情绪。建议患者每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诊1次,带着血压记录、用药情况和饮食日记,医生可针对性调整方案。记住:社区护理的核心是“细节管理”,把小事做对,才能长期稳定血压,减少并发症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