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杀手”如何防控?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全指南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其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由于它常常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损害人体健康,所以了解如何防控高血压以及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血压的防控
1.可避免的诱因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果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血管病变、颅脑疾病等,一定要严格遵医嘱规律用药并定期复查。同时,积极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
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按医生要求服用药物是关键。定期复查,这样医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及药量。
避免心理压力:情绪激动或长期心理压力过大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情绪中的人群,要尽量回避引发不良情绪的事物和场景。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培养兴趣爱好,像看电影、旅游、享受美食、进行体育运动等,都能成为发泄情绪的好渠道。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饮食上要清淡、平衡,控制体重,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戒烟戒酒,保持规律作息,适量锻炼身体,保证营养充足。这些习惯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
2.不可改变因素下的注意事项
男性、40岁以上以及家族中有患类似疾病的患者,虽然这些因素难以改变,但要首先避免上述提到的危险因素。定期体检,日常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二、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
1.病情观察与血压测量
观察病情:高血压有复发或病情反弹的可能,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如果出现血压较前升高或波动较大的情况,要积极干预,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家庭血压测量:患者可在家自行测量血压。建议每天早、晚各测1次,每次至少连续获取2次血压读数,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若前两次差值>10mmHg,则测量第3次,取后2次读数平均值。测量前30分钟要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喝含咖啡因饮料和吸烟,测量前安静休息3-5分钟。早上推荐在服药前、早餐前、排空膀胱后测量;晚上建议在晚餐后测量,条件不允许时可在睡前1小时内测量。
2.复查
所有患者每年应进行一次年度评估,可与复诊相结合。除常规体格检查外,每年至少测量一次体重和腰围。建议每年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等。有条件者可选做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等。具体复查规律及检查项目要遵从医生嘱托。
3.饮食护理
减少钠盐摄入:我国居民膳食中大部分钠来自家庭烹饪用盐和高盐调味品。为预防和降低血压,应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推荐钠摄入量减少到每日2000mg(约5g氯化钠)以下。减少烹调用盐和含钠高的调味品,避免或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烹调时使用定量盐勺可起到警示作用。
增加钾摄入量:增加膳食中钾的摄入可降低血压。可增加富钾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的摄入,肾功能良好者可选择低钠富钾替代盐,但不建议服用钾补充剂(包括药物)来降压,肾功能不全者补钾前要咨询医生。
合理膳食:饮食应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为主,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如减少食用油、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在膳食平衡基础上减少总热量摄入,控制高热量食物。
4.运动护理
对于收缩压<160mmHg和舒张压<100mmHg的高血压患者,推荐每周进行5-7天、每次30-60分钟的中等或高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且每周进行2-3次抗阻力量练习。因身体原因无法完成推荐量的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增加身体活动。运动形式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作为补充,运动强度要因人而异,常用运动时最大心率来评估,中等强度运动为达到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70%,高危患者运动前需进行评估。
总之,高血压患者通过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