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中医饮食护理:哪些食物能帮助脾胃调理

2025-09-05 09:05:48 南京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程彩丽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弱易出现腹胀、腹泻、食欲不振、乏力等问题。饮食调理是护脾胃的核心,需遵循“温养、易消化、顺性味”原则,以下从“宜吃食物”“忌吃食物”“搭配技巧”三方面,详解脾胃调理的饮食方案,日常可轻松践行。

  一、健脾食物:选“温性五谷+甘味食材”,增强脾胃运化

  中医讲究“五谷为养”,脾胃虚弱者优先选择温性、味甘的五谷和食材,能直接增强脾胃运化能力,适合长期食用。

  (一)首选3类健脾五谷

  小米:被称为“脾之谷”,味甘性平,能健脾和胃、益气补虚。推荐做法:小米粥(加少量山药丁、红枣碎,煮至软烂),早餐或晚餐食用,尤其适合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避免煮得过于稀薄(易致反酸),也不宜加过多糖(甜腻伤脾)。

  芡实:性平味甘涩,能健脾止泻、固肾益精,对脾虚引起的久泻、大便稀溏效果显著。推荐做法:芡实与大米按1:2比例煮粥,或与莲子、百合同煮(适合夏季祛湿);注意芡实质地较硬,需提前浸泡2小时再煮,避免未煮烂导致腹胀。

  炒薏米:薏米生用偏凉,炒后性平,能健脾祛湿,适合脾虚湿盛者(表现为舌苔厚腻、身体沉重、腹胀)。推荐做法:炒薏米与红豆按1:1煮水(不加糖),或与小米同煮成粥;需注意薏米虽好,孕妇需慎用(生薏米有滑利作用,炒薏米可少量食用,但建议咨询医生)。

  (二)推荐2类健脾食材

  山药:性平味甘,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无论生熟都适合脾胃调理。推荐做法:蒸山药(直接食用,保留原味)、山药炒木耳(清淡少油,适合午餐);山药黏液有养胃作用,清洗时无需过度刮除,对山药过敏者(接触后皮肤瘙痒)需避免。

  南瓜:性温味甘,能补中益气、健脾暖胃,适合脾胃虚寒者(表现为怕冷、吃凉食后腹泻、胃部发凉)。推荐做法:南瓜小米粥、蒸南瓜;避免油炸南瓜饼(油腻伤脾),也不宜过量食用(南瓜含胡萝卜素,过量易致皮肤发黄,停止食用后可恢复)。

  二、养胃食物:选“温软、清淡食材”,减轻脾胃负担

  胃喜温恶凉、喜润恶燥,养胃需选择温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胃黏膜,尤其适合胃炎、胃溃疡或胃寒者。

  (一)2类温胃食材

  生姜:性温味辛,能温中止呕、散寒暖胃,适合胃寒导致的胃痛、呕吐、遇凉腹泻。推荐做法:生姜3片煮水(可加少量红糖,适合女性经期胃寒),或炒菜时放少量姜丝(去腥同时温胃);注意生姜不宜过量(易致上火),晚上也不宜食用(生姜性升,睡前吃可能影响睡眠)。

  猪肚:性温味甘,能补虚损、健脾胃,是中医“以形补形”的经典食材,适合脾胃虚弱导致的消瘦、乏力、胃部不适。推荐做法:猪肚与白胡椒同煮(白胡椒性温,增强温胃效果),或与莲子、芡实同炖;猪肚需彻底清洗(用面粉、盐反复揉搓去黏液),煮时少油少盐,避免辛辣调味。

  (二)养胃主食

  软面条:性温味甘,易消化,能减轻胃的消化负担,适合胃炎发作期或术后养胃。推荐做法:清汤煮面条,避免过于油腻的拌面或辛辣汤底。

  三、需避开的2类“伤脾胃食物”,减少脾胃损伤

  调理脾胃不仅要“吃对”,更要“避开错”,以下2类食物易加重脾胃负担,需严格控制或避免。

  (一)寒凉食物:损伤脾阳,致脾胃虚寒

  如冰饮、冰淇淋、生鱼片、螃蟹、西瓜、苦瓜等,脾胃虚弱者食用后易致腹泻、腹痛、胃寒;若夏季想吃凉食,可少量食用常温西瓜,避免空腹吃;冬季则需完全避免寒凉食物,即使是水果,也可温后食用。

  (二)油腻食物:阻碍脾胃运化,致痰湿内生

  如油炸食品(炸鸡、油条)、肥肉、奶油蛋糕等,这类食物难消化,易致腹胀、食欲不振、舌苔厚腻;日常饮食需少油,烹饪以蒸、煮、炖为主,避免煎、炸、烤,每周吃油炸食品不超过1次,每次不超过50克。

  四、总结:饮食调理脾胃,“坚持+适度”是关键

  中医饮食调理脾胃并非“一蹴而就”,需长期坚持温和、规律的饮食方式,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才能更好地恢复脾胃功能,守护“后天之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