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高烧、剧痛、皮疹:夏秋之交谨防基孔肯雅热“突袭”

2025-09-05 09:26:24 全州县中医医院 邓娟秀

  夏秋之交,蚊虫活动频繁,一种名为基孔肯雅热的传染病可能悄然来袭。这种由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虽然名字陌生,但其带来的高烧、剧烈关节疼痛和皮疹等症状却令人难以忍受。更重要的是,部分患者的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这种遗留的关节功能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值得我们大众引起重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基孔肯雅热病,从公卫人的角度一起了解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CHIK)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疾病最初在非洲发现,但随着全球化和气候变暖,其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如今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识别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

  1.高烧:突然来袭的发热

  急性起病,发热以中低热为主,部分患者可为高热,可伴畏寒、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畏光、恶心、呕吐等。热程多为1-7天。

  2.关节痛:最显著的特征

  为基孔肯雅热的显著特征,可为首发症状。初始为单个或两个关节疼痛,常在24-48小时内出现多个关节疼痛,可呈对称性分布。主要累及远端小关节,如趾关节、指、腕和踝等,也可累及膝和肩等大关节。疼痛随运动加剧,关节僵硬,可影响活动。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僵硬状态在发病数天内恢复,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和僵硬可超过12周,有的甚至持续18个月以上。

  3.皮疹:多样化的皮肤表现

  多数患者在发病后2-5天出现皮疹,常分布在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也可累及面部,为斑疹、丘疹或斑丘疹,疹间皮肤多正常,呈斑片状或弥漫性分布,部分伴有瘙痒。数天后消退,可伴轻微脱屑。

  4.其他症状:不可忽视的表现

  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和肌肉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淋巴结肿大伴触痛,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部分患者出现结膜炎,少数出现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炎和葡萄膜炎等眼部表现。极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膜炎、心肌炎、急性肝肾损害等。

  如果出现发热伴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特别是在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有旅居史或被蚊虫叮咬后,应及时就医。

  三、基孔肯雅热的预防措施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常用措施包括加强防蚊措施、避免疫区或高感染风险地区旅行、改善生活环境等。预防远比治疗重要,特别是在流行季节和高风险地区。

  1.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上衣和长裤、使用0.5%氯菊酯处理外衣物、选择装有纱窗纱门的住所、使用蚊帐等,以避免蚊虫叮咬。这些措施在日出和日落时分尤其重要,因为伊蚊在这两个时段最为活跃。选择有效的驱蚊剂很重要,建议使用含有DEET、派卡瑞丁或柠檬桉油的产品。同时,穿着浅色长袖衣物可以减少蚊虫吸引力,提供物理屏障。

  2.旅行安全:避开高风险地区

  尽量避免前往正在发生暴发疫情或存在较高的基孔肯雅热感染风险的地区旅行。如果必须前往,应提前了解当地疫情,采取充分的防蚊措施。从疫区返回后,如果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这有助于医生快速准确诊断。

  3.环境治理:清除蚊虫孳生地

  清除蚊虫孳生地,消灭传播媒介——伊蚊是预防基孔肯雅热最根本的措施。水培植物如富贵竹应每3-5天彻底换水,同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也可投放灭蚊蚴剂或采用物理隔断方式防蚊。定期检查饮水机水槽、冰箱底部水盘等隐蔽处,防止积水;及时清理阳台、天台、庭院内的花盆、泡沫箱、废弃瓶罐等容器,闲置容器应倒扣放置,储水容器如水缸应加盖等。社区层面的环境清理同样重要,包括疏通沟渠、清理废弃轮胎等可能积水的物品。集体行动可以更有效地减少蚊虫孳生场所。

  4.高危人群:特别防护

  高危人群如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罹患糖尿病、高血压等严重基础疾病者,应避免进入疫区,减少感染概率。这些人群感染后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和并发症。

  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采取综合防蚊措施,改善环境卫生,我们可以有效减少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风险。夏秋之交是基孔肯雅热的高发季节,了解这些知识,做好防护措施,才能享受舒适的季节变换,远离疾病的困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