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成药选择指南:从辨证分型看感冒用药的合理搭配
儿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感冒,是困扰家长的“阴霾”。如果小孩反复出现流涕、咳嗽、鼻塞等情况,较多家长会选择中成药来服用,但由于不懂得如何使用,常常会导致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会因随意服用导致症状更加严重。其实,中医对于儿童感冒就分出各种不同的证型,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证型是采用不同方法来去调理的,只要熟知此规则即可有针对性地给儿童进行治疗,也就可以让孩子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
一、风寒束表——辛温解表是关键
当孩子突然畏寒怕冷、无汗、头痛身痛伴随清稀鼻涕时,多属风寒感冒。此时体内阳气被郁遏,毛孔紧闭,需用辛温之品发散外邪。典型表现为舌苔薄白、脉浮紧,恰似自然界寒风侵袭后的紧缩状态。常用中成药如午时茶颗粒,其成分中的紫苏叶、防风能疏风散寒;羌活、白芷可缓解肢体酸痛;配合少量陈皮理气和胃,避免药性过于猛烈伤及脾胃。若兼有消化不良症状,还可酌情添加藿香正气口服液辅助运化水湿,二者合用既驱邪外出又兼顾中焦功能。
二、风热犯肺——清热透邪不可少
此证反风寒,症见发热重、咽喉肿痛、痰黄黏稠、口渴喜冷饮者,乃风热袭肺,邪热内结。其症舌红苔薄黄如身体中有一团火焰在燃烧。银翘解毒片就是其中一味经典的药物,金银花、连翘即是用花的形态指代本草,金银花辛凉而有疏散风热功效,连翘苦寒而能清热解毒,两味花兼备疏风热、解热毒之效。薄荷、牛蒡子化痰利咽止痛,桔梗载药上行直入肺经。临床常配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来提高疗效,其中麻黄宣肺平喘,苦杏仁降逆止咳,石膏清泻里热,该药有表里双解之功效。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药物不能长期服用,因为苦寒易伤未成之脏腑,让孩子嗓子更为干燥。
三、暑湿困脾——芳香化浊巧应对
夏日暑季特有的闷热潮湿环境下,部分儿童会出现头身困重、胸闷腹胀、恶心呕吐伴低热缠绵不退的情况,这便是典型的暑湿感冒。此时机体如同置身于氤氲雾霭之中,气机升降失常。保济丸以其独特的苍术、厚朴燥湿运脾;广藿香芳香醒脾;钩藤息风定惊;配合菊花清肝明目的功效,构成一张立体防护网。若伴有腹泻症状,可联合使用肠炎宁糖浆,利用地锦草止血止痢之功,使湿热从下窍而去,恢复脾胃正常纳运功能。
四、体虚易感——扶正祛邪两相宜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多存在先天禀赋不足的问题,稍遇气候变化即发作喷嚏连连、自汗盗汗等虚弱表现。玉屏风颗粒正是为此设计的理想方案,黄芪固表卫外,白术健脾益气,防风走窜经络驱散余邪。日常坚持服用可逐渐增强体质,减少发病频率。对于已经患病者,则建议采用参苏饮加减,党参补益元气,紫苏叶疏风散寒,前胡降气化痰,攻补兼施而不滞腻。
五、选药误区警示录
现实中有很多家长是这样,一是滥用强力退烧药,一个是迷信“纯天然无副作用”,胡乱加大中成药药量。实际上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是一个复杂药品,各自都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如果重复使用同一类药物或者同时服用不同的含同样成分的药物,可能会出现药物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比方说两种药物中同时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时,就更容易出现肝损害。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根据说明书的用法用量给药,观察用药后发生的变化。
小孩子的感冒属于常见病,蕴含着很多中医的辨证思维,在日常照护的过程中应当避免懒惰思想,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秉持“一人一方”“同证异治”的原则,也要避免“药多最好”的误区,根据各种证型的区别来辨别其背后涉及的问题,掌握好“辨证论治”的个体化原则,从众多的中成药品种中为小孩儿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进行治疗。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多喝水、多进行户外运动、晒太阳等,都能够帮助儿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在儿童感冒时,家长应避免自乱阵脚,听医生话,避免胡乱用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