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脂肪肝、肝硬化、胆囊结石……腹部超声能发现哪些“隐藏疾病”?

2025-09-10 09:29:05 大新县中医医院 王艺英

  当我们感到腹部不适时,医生常常会建议做一个腹部超声检查。这个看似简单的检查,究竟能发现哪些问题?它又如何帮助我们早期发现疾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腹部超声这个常见的检查手段,看看它是如何成为医生“火眼金睛”的。

  一、什么是腹部超声?

  腹部超声是一种无创、无痛、无放射性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其利用超声波对人体腹部进行扫描,通过探头发出超声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在仪器上形成图像。这些图像可以显示腹部器官,如肝、胆、胰、脾、肾等的结构和形态,帮助医生评估器官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是否有病变,如肿瘤、囊肿、结石等。

  二、腹部超声:探测“沉默的器官”

  1.肝脏超声。通过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边缘是否光滑、内部结构是否均匀以及回声的强弱,判断肝脏是否异常。

  脂肪肝患者:肝脏光点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减,肝肾反差大,严重者肝脏增大,肝前场回声明显增强,后场衰减,肝结构显示不清。随着生活方式改变,脂肪肝已成为最常见的肝脏疾病,早期发现并通过干预可以完全逆转。

  肝硬化患者:肝脏形态失常,肝表面不光整,被膜呈锯齿状。常见肝右叶缩小,左叶和尾叶增大,严重者肝门右移,下缘角变钝。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增粗、不均匀,呈“鱼鳞状”或“网格状”。当再生结节较大时,可呈结节状改变,但不同于肿瘤,结节无明确边界。肝内正常纹理结构紊乱,肝静脉可完全不显示或呈纡曲状,管腔变窄。门静脉主干和左右支可有增宽,肝硬化严重者,门静脉左支增宽明显。门静脉管腔内可见实性充填的栓子。胆囊壁毛糙,增厚,呈双边征。门脉血管系统增宽,门静脉高压时,可出现脾肿大。侧支循环开放,腹水形成。

  2.胆囊超声。胆囊超声主要用于检查胆囊内是否存在结石、息肉、肿瘤或炎症等。

  胆囊结石患者:表现为胆囊内强回声光团,后方伴有声影。这些“小石头”可能长期无症状,但也可能引发剧烈疼痛或炎症。超声是诊断胆囊结石最敏感的方法,能发现小至2-3毫米的结石。

  胆囊息肉患者:胆囊壁向腔内突出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息肉样变,大小超过1厘米时,应到专科就诊,排除胆囊腺瘤或腺癌可能。定期超声随访可以监测息肉变化,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胆囊炎患者:胆囊壁增厚毛糙,回声增强,可能伴有胆囊体积增大。急性胆囊炎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3.胰腺超声。胰腺因其位置较深,超声检查相对复杂,但仍能评估其大小、形态及回声情况。

  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肿大,回声减低,周围可能有积液。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早期诊断对治疗至关重要。

  胰腺肿瘤患者:常表现为胰腺局限性增大,回声不均,胰腺癌多发于胰头部,超声胰腺可探及肿块,多为低回声,肿块内可探及点状线状血流信号,胰管呈不同程度扩张,晚期出现转移。胰腺癌早期症状隐匿,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4.脾脏超声。脾脏超声检查主要关注其大小及回声是否均匀。

  脾脏肿大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血液系统疾病、肿瘤、肝硬化等;脾脏肿瘤则表现为脾脏内异常回声区。脾脏大小和形态的改变往往反映全身性疾病,因此脾脏超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三、哪些人群需要做腹部超声?

  腹部超声检查适用于广泛人群,特别是具有以下情况者:长期饮酒;脂肪肝家族史;肝炎病毒感染;右上腹疼痛或不适;黄疸;消化不良症状持续存在;有胆囊疾病史;糖尿病(易并发胰腺炎);以及家族中有胰腺癌或其他腹部肿瘤病史的人群。此外,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作为健康体检的一部分。对于有慢性肝病、胆道疾病的人群,更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腹部超声作为一扇观察人体内部的“窗户”,为我们提供了无创了解腹部脏器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及时干预治疗,守护我们的健康,让我们享受美好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