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控压控糖的“双靶点”策略

2025-09-10 09:51:57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三饶卫生院 黄金水

  很多人听到“高血压”和“糖尿病”时,觉得就是老年常见病,吃点药就行,其实这两个病被称为健康的“隐形杀手”。它们的危险之处在于,早期往往没什么明显症状,但却在悄悄破坏血管、损伤器官。更可怕的是,当高血压和糖尿病同时出现时,就像两只狼一起盯上了血管和心脏,风险大大增加。如果不加以管理,很容易出现心梗、脑中风、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学会同时控制血压和血糖,打好“双靶点”,是保护身体最关键的策略。

  一、为什么要“双控”?风险叠加的危害

  血管损伤加倍:高血压让血管壁长期承受高压力,像水管里一直顶着强水流;糖尿病则让血液中的糖分“腐蚀”血管壁,导致血管硬化、变脆。两者一叠加,血管更容易堵塞或破裂。

  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研究发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人,发生心梗、中风的概率比单纯有一种病的人高出数倍。

  肾脏受损更快:肾脏是身体的“过滤器”。长期高血压会让肾脏血管硬化,糖尿病则导致蛋白漏出。两者叠加,肾功能下降更快,严重时会走向尿毒症。

  “无声”进展:很多人直到出现胸口痛、半身不遂或肾功能衰竭时,才知道身体出了大问题,但那时往往为时已晚。

  简单来说,高血压和糖尿病叠加,就像两股洪水一起冲击堤坝,不仅破坏速度更快,后果也更严重。

  二、控压控糖的目标值

  血压:大多数患者应控制在小于130/80mmHg,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血糖:

  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最好<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这是反映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通常建议<7%。

  注意:这些数字是大多数患者的参考目标,但具体还要根据年龄、心脏和肾脏情况由医生个体化调整。比如,年纪大、伴随多种慢病的人,医生可能会适当放宽标准,以避免低血糖或过度降压。

  三、生活方式管理——打好基础

  饮食双控

  控盐:高血压患者每天盐最好少于5克,大约就是一个啤酒瓶盖的量。

  控糖:减少甜饮料、蛋糕、糖果,多选择粗粮、低糖水果(如苹果、梨、樱桃)。

  多吃蔬菜:建议每天半斤到一斤,颜色越丰富越好。

  蛋白质:适量选择鱼、鸡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少吃肥肉和油炸食品。

  控制总热量:避免体重超标,肥胖本身就是血压和血糖的“加速器”。

  科学运动

  推荐快走、游泳、骑行等中等强度运动,每周至少5天,每次30分钟以上。

  注意循序渐进,不要突然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发生意外。

  戒烟限酒

  烟草里的尼古丁会收缩血管,加重高血压危害。

  酒精会影响血糖稳定,也会升高血压。能戒最好,实在难戒也要尽量减少。

  心理调适

  长期慢病容易带来焦虑、烦躁,但情绪波动也会让血压和血糖更不稳定。

  可以通过深呼吸、太极、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

  四、药物治疗——医生的“组合拳”

  降压药:常用的有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等,这类药物除了降压,对糖尿病患者的肾脏也有保护作用。

  降糖药:包括口服药和胰岛素,医生会根据血糖水平和并发症情况来选择。

  联合用药:高血压和糖尿病常常需要多种药物配合,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切记不能自己随便停药、换药,避免血压或血糖波动带来危险。

  五、日常监测——患者自己的“哨兵”

  监测血压:家里最好常备电子血压计,早晚各测一次,记录下来。

  监测血糖:餐前、餐后不定期测,特别是更换药物或饮食习惯时,更要密切观察。

  健康笔记本:把每天的血压、血糖记录下来,复诊时带给医生,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调整方案。

  警惕症状:头晕、胸闷、视力模糊、下肢浮肿,可能是血压血糖异常或并发症信号,要及时就医。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听上去吓人,但并不是不可控。只要做到“双靶点”管理——稳血压、稳血糖,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医生合理用药,定期监测和复查,就能大大降低心梗、中风、肾衰等并发症的风险。换句话说,控压+控糖,就等于护心、护脑、护肾,是给自己健康生活上了一道“双保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