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慢阻肺缓解期养护,中医“扶正固本”有妙招

2025-09-10 09:55:16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 陈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持续气流受限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且易反复。缓解期无明显急性症状,但肺功能仍缓慢下降,养护不当易诱发急性加重。中医“扶正固本”理论强调调理机体正气、巩固根本,改善患者体质、减少急性发作频率,是慢阻肺缓解期养护核心思路。

  一、中医对慢阻肺缓解期的核心认知

  1.肺气虚证:患者常见气短乏力、动则气喘,咳嗽痰少色白,易感冒、怕风怕冷,舌苔薄白、脉弱。需重点“补肺气”,增强肺部防御功能。

  2.脾气虚证:患者除气短外,还有食欲差、腹胀、便溏,咳嗽痰多清稀,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需“健脾益气”,调理脾胃促进气血生成以间接养肺。

  3.肾气虚证:患者多长期气喘,活动后加重,严重时静坐也气短,伴有腰膝酸软、夜尿增多,部分人畏寒肢冷(偏肾阳虚)或口干咽燥(偏肾阴虚),舌淡苔少、脉沉细。需“补肾纳气”,巩固肾脏收纳气息功能以缓解气喘。

  二、“扶正固本”养护妙招

  (一)内调:辨证用中药/中成药补养脏腑正气。

  ①肺气虚证:常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减少感冒和急性发作;也可用“玉屏风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②脾气虚证:推荐“六君子汤”健脾化痰,改善食欲差、痰多症状;可选“香砂六君丸”,每次6-9克,每日2次,适合腹胀、消化不良患者。

  ③肾气虚证:偏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每次8丸,每日3次,温肾纳气,缓解畏寒等;偏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每次8丸,每日3次,改善口干等,避免加重肺部不适。

  (二)外治:非药物疗法辅助,便捷易操作。

  ①穴位艾灸:选肺俞、脾俞等“扶正”穴位,每次2-3个,用艾条温和灸,每个穴位10-15分钟,每周2-3次。肺俞补肺气,足三里健脾胃,长期艾灸增强正气。

  ②穴位按摩:早晚按揉太渊穴和太溪穴,每个穴位3-5分钟,力度以酸胀为宜。太渊养肺益气,太溪补肾纳气,缓解气短。

  ③中药熏洗:取艾叶、生姜、桂枝各30克,加水煮沸放温,熏洗双脚20分钟,每周2次。适合怕冷、易感冒患者,调理全身阳气。

  (三)饮食:食养助“扶正”,忌伤正食物。

  ①肺气虚者:多吃黄芪炖鸡汤、山药百合粥等补肺气食材,避免生冷食物,防止损伤肺气。

  ②脾气虚者:选择莲子小米粥、炒山药等健脾益气食物,忌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③肾气虚者:偏肾阳虚吃核桃、羊肉等;偏肾阴虚食银耳、枸杞等,避免过咸食物,防止加重肾虚。

  三、日常养护

  1.避风寒,防外感:慢阻肺患者肺气虚,抵抗力弱,受凉后易诱发感冒,进而加重病情。春秋季注意添减衣物,冬季外出戴口罩、围巾,避免去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减少病毒、细菌感染风险。

  2.适度运动,练“气”养正: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温和的“养气”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缓慢散步(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以不气喘为度)。运动时配合深呼吸(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可增强肺功能,改善气短症状。

  3.调情绪,忌忧思:中医认为“悲忧伤肺”,长期焦虑、抑郁会损伤肺气,加重气短、咳嗽。日常可通过听轻音乐、与家人聊天、养花种草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情绪平和,避免过度思虑或悲伤。

  4.戒烟酒,护肺肾: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诱因,会直接损伤肺组织,加重气流受限,必须严格戒烟;酒精易伤脾胃、耗肾气,导致正气亏虚,缓解期需避免饮酒,尤其是白酒、啤酒等烈性酒。

  总之,慢阻肺缓解期的养护并非“无症即无忧”,而是通过中医“扶正固本”,从补养肺脾肾虚、规避伤正因素入手,逐步改善患者体质。无论是辨证用中药、外治调理,还是饮食、运动、情绪的调整,核心都是“增强正气、巩固根本”——正气足则肺功能不易下降,急性发作频率会明显减少,生活质量也能显著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