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股骨骨折术后康复期能盘腿坐吗?这些动作要避免

2025-09-10 09:56:02 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吴青

  “股骨骨折手术后躺了快1个月,想盘腿坐换个姿势,应该没事吧?”“扶着助行器想自己挪到椅子上,稍微用点力应该没关系?”很多股骨骨折术后患者,在康复期总觉得“小心点动就没事”,却不知道有些看似平常的动作,可能导致钢板移位、骨折愈合延迟,甚至需要二次手术。今天结合临床护理经验,用大白话讲透“股骨骨折术后能不能盘腿坐”。

  一、先明确:股骨骨折术后康复期,绝对不能盘腿坐,风险极高

  很多患者术后想通过盘腿坐缓解腰酸背痛,却不知道这个动作对股骨骨折术后康复“百害而无一利”——从医学角度看,盘腿坐会直接给骨折部位“添负担”,甚至破坏术后固定效果。

  为啥盘腿坐会伤股骨?3个核心风险

  股骨是人体最长的承重骨,术后靠钢板、螺钉固定骨折断端,愈合需3-6个月,盘腿坐会从三方面“破坏”恢复:

  1.牵拉骨折断端,致钢板移位:盘腿坐时双腿交叉内收,股骨断端近端受内侧拉力,术后早期(3个月内)骨折端未长稳,易导致骨折端错开、钢板螺钉松动,严重时需二次手术。

  2.压迫下肢血管,加重肿胀延缓愈合:双腿交叉受压阻断静脉血流,术后患者本就因活动少易腿肿,盘腿坐会加剧肿胀,影响骨折部位血液供应,还可能诱发深静脉血栓。

  3.加重髋关节负担,引发新损伤:盘腿坐需髋关节过度弯曲、内旋,股骨骨折术后,髋关节周围肌肉韧带未恢复,过度活动易拉伤软组织,影响髋关节稳定性,导致术后走路姿势异常。

  术后安全坐姿推荐:2种姿势舒服不伤人

  术后无需一直躺,想坐起换姿势,可选择以下两种安全坐姿:

  1.直角坐(推荐):坐椅面高度40-45厘米的椅子,脚平踩地面,背部靠紧椅背,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弯曲90°,脚尖朝前。此姿势让股骨受力均匀,不牵拉骨折端,还能放松腰部,可在臀部垫薄靠枕减轻压力,每次坐不超30分钟,避免久坐腿肿。

  2.半坐卧位(床上):想在床上坐起,用床头摇把慢慢摇起上半身(角度≤45°),背后垫靠枕支撑,双腿自然伸直或稍弯曲(膝盖下垫小枕头),避免交叉。该姿势减少股骨压力,方便吃饭、看电视,每次保持15-20分钟,别长时间半坐(加重腰部负担)。

  二、护士重点提醒:6个比盘腿坐更危险的动作,必须避开

  除了不能盘腿坐,术后康复期还有6个易被忽视的危险动作,每个护士都会反复提醒患者规避:

  动作1:坐着叉开腿——股骨错开、内固定松动

  1.原因:股骨骨折术后3-6个月为愈合关键期,早期(3个月内)骨折端靠钢板固定未稳。髋关节过度外旋会横向牵拉骨折端,易致其错开、内固定松动,严重需二次手术;还会拉伤未恢复的软组织,影响髋关节稳定致步态歪斜,干扰静脉血流加重腿肿,延缓愈合。

  2.正确做法:日常需保持髋关节中立,避免患侧腿大幅外转。站立时双腿与肩同宽、脚尖朝前,早期患侧腿轻触地面不负重;坐姿选40-45厘米高的椅子,患侧腿伸直或与健侧平行,膝盖弯90°,调整腿部可借健侧手辅助。

  动作2:弯腰捡东西——股骨、腰部双重受伤

  1.原因:弯腰时上半身重量下压,股骨(尤其靠近腰部的上段骨折)受额外拉力,易牵拉骨折端;同时腰椎承受压力是直立时的3倍,术后患者长期卧床腰部肌肉薄弱,易致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进一步影响康复。

  2.正确做法:捡东西需“借助工具或找人帮忙”。身边常备长柄夹子(长度≥30厘米),地上有物品时用夹子夹起;无工具则喊家人帮忙,别自行硬撑。

  动作3:过早弃用助行器,单腿/双腿负重走路——骨折端易错开

  1.原因:股骨骨折术后负重需“循序渐进”,早期(1-2个月)骨痂未稳,过早完全负重易致骨折移位或内固定松动。即便术后3个月,也应在医生指导下借助助行器进行部分负重(如30%),逐步增加。

  2.正确做法:正确做法:1-2个月时患肢仅轻触地面不负重;2-3个月后部分负重,每次行走≤10分钟;3-6个月后根据愈合情况逐渐过渡至正常行走,但仍禁止跑跳及爬楼。

  动作4:睡觉爱侧卧交叉腿——影响恢复

  1.原因:侧卧交叉腿会压迫双腿阻断静脉血流,加重术后腿肿,影响骨折供血,还可能诱发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可致肺栓塞;也会使髋关节过度弯曲内旋,牵拉骨折端致移位、钢板松动;还会加重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负担,影响恢复。

  2.正确做法:侧卧需双腿分开不交叉,由家人协助翻身。向健侧翻时双腿间夹10-15厘米厚枕头;向患侧翻需术后3个月经医生评估允许。每2小时换姿势,观察腿部有无不适。

  动作5:自行按摩大腿、小腿肿胀部位——加重肿胀,诱发血栓

  1.原因:术后大腿、小腿肿胀多因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淋巴回流受阻,用力按摩会刺激局部组织,加重炎症反应,加剧肿胀;更危险的是,若术后存在潜在深静脉血栓,按摩会致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是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2.正确做法:肿胀时不按摩,优先“抬高患肢+冷敷”。躺着时在患侧腿下垫枕头(高度15-20厘米,脚高于心脏),促进血液回流,每次垫30分钟,每天3-4次。

  动作6: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久坐、久躺)——致肌肉萎缩、血栓

  1.原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股骨周围肌肉(如股四头肌、腘绳肌)因缺乏活动萎缩,导致术后走路无力、姿势异常;同时活动少使下肢静脉血流变慢,易形成深静脉血栓,还可能引发肺部感染,这些并发症均会延长康复时间。

  2.正确做法:术后早期(1-2个月)开始“床上活动”:

  ①踝泵运动:躺着时患侧脚缓慢勾脚(脚尖朝自己),保持5秒,再缓慢伸脚(脚尖朝远处),保持5秒,每次10-15组,每天3-4次,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②股四头肌收缩:躺着时患侧腿伸直,大腿前侧肌肉用力绷紧(感觉膝盖下压),保持5秒后放松,每次10组,每天3次,防止肌肉萎缩;

  ③定时翻身:每2小时翻一次身(家人协助,避免自行用力),翻身后在背部、臀部垫靠枕,避免压疮,同时活动身体促进循环。

  三、结语

  股骨骨折术后康复,“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能盘腿坐,还需避开弯腰捡东西、过早弃用助行器、自行按摩肿胀部位等危险动作,按医生计划循序渐进活动、补充营养,才能让骨折顺利愈合,早日恢复正常走路。康复过程中若对动作安全性、身体不适有疑问,别犹豫,及时咨询护士或医生,他们的专业建议是最靠谱的“康复指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