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不轻!慢性心衰患者如何科学管理日常?
你是否曾经感到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脚踝莫名浮肿,晚上平躺时呼吸困难?这些可能是心脏向你发出的“求救信号”。
一、什么是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泵,通过收缩功能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同时将血液回收至心脏。慢性心力衰竭则是多种病因导致这个泵功能持续下降,血液淤滞在外周组织中,引发体力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的一种综合征。它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意味着心脏已经无法有效完成其泵血功能。
二、识别这些症状很重要
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包括:活动后呼吸困难、异常疲劳感、脚踝和小腿凹陷性水肿(按压后留下凹陷)、心率和心律失常。患者还可能出现平卧时呼吸困难导致睡眠障碍、腹胀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症状,甚至出现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等认知功能问题。及时发现这些症状至关重要。
三、日常自我管理是关键
1.充分休息与适量活动
患者需要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的活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但过度活动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动静平衡,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根据心功能情况推荐不同强度的运动,避免久坐不动,运动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体力,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强度应以不引起明显不适为度。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留意是否出现水肿加重、夜间憋醒、体力明显下降等情况。这些症状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记录这些变化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3.复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复查方案。定期复查就像给身体进行“定期检修”,医生可以通过检查指标的变化,如心脏功能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等,及时发现病情的细微变化,从而调整治疗方案。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复查,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而错过调整治疗的最佳时机。
四、科学饮食管理
1.严格控制钠盐摄入
每日钠盐摄入应控制在3-5克以内,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加工食品等高钠食物。过多的钠盐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脏负担。选择新鲜食材,烹饪时使用限盐勺控制用量。
2.合理控制液体摄入
建议每日总液体摄入量(包括水、汤、水果等)控制在1500-2000毫升以内。过多的液体会增加循环血量,加重心脏负荷。具体摄入量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医生建议个体化调整。
3.选择适宜的食物种类
饮食应以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为主,选择富含维生素、钾、镁和适量纤维素的食物。减少易引起腹胀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采用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根据血钾水平决定含钾食物的摄入量。
4.注意脂肪和糖分摄入
减少动物脂肪、油炸食品和内脏摄入,选择植物油、鱼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同时避免高糖饮料、甜点及高糖水果,如榴莲、香蕉、葡萄等,以减轻心脏代谢负担。
5.保证优质蛋白摄入
适量摄入鸡蛋、牛奶、鱼肉等优质蛋白,有助于维持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但应避免过量摄入增加肾脏负担。
五、每日监测不能少
1.体重与液体监测
这是日常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患者需要每天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测量并记录体重,比如每天清晨起床后、排尿后、早餐前称重,并且关注体重是否有突然增加的情况。同时,记录每日液体的摄入与排出量,观察是否有水存积的迹象,如下肢水肿、腹胀等。如果体重在1-2天内增加1-1.5公斤或者一周内增加2.3公斤以上,就应该及时就医。
2.生理指标监测
患者还需要监测血压、心跳次数,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还要监测血糖。这些生理指标就像是身体内部的晴雨表,通过对它们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慢性心力衰竭虽然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的日常管理,患者完全可以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最重要的是遵循医嘱,坚持长期规范管理,让疲惫的心脏得到最好的呵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