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嘱到成品:揭秘静脉用药的安全之旅
当你躺在病床上,看着护士为你挂上一袋清澈的输液药水,你是否曾想过,这袋药水经历了怎样的旅程才安全抵达你的手中?今天就带大家走进医院的静配中心,揭秘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全过程,看看哪些关键环节在为你的用药安全保驾护航。
一、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核心意义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核心在于把分散在病房的输液配置工作集中到专业的静配中心。这一转变就像是构建了一条精密的“安全生产线”,每一个环节都如同链条上的关键节点,紧密相连,不容有失。整个流程包括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用药医嘱,药师接收并审核医嘱,打印输液标签,贴签、摆药、核对,加药混合调配,成品输液核查,分拣打包,配送至病房,护士核对签收,最终为患者滴注使用。这一系列的流程环环相扣,从“纸上的字”到“手中的药”,每一步都是对患者用药安全的高度负责。
二、关键环节之用药医嘱审核安全防线
当医生开具了用药医嘱后,这张医嘱就像是一道指令,开启了整个流程。而药师此时就如同一位严谨的审查员,他们的“火眼金睛”开始发挥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等规定,药师要逐字核对医嘱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完整性。
首先,药物剂量是否超标是药师审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药物剂量过高,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比如过量的抗生素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损害患者的肝肾功能等。其次,药物配伍是否存在禁忌也不容忽视。不同的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再者,对于特殊患者,如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的用药是否适宜更是关键。孕妇用药需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肝肾功能不全者则需要根据其身体的代谢能力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一旦药师在审核过程中发现问题,就会立即联系医生进行调整,这一环节从源头上避免了错误用药的风险,是患者用药安全的“第一重保险”。
三、关键环节之加药混合调配关键技术
静配中心的调配间,是一个充满严谨与专业的地方。药师们穿着防护服、戴着手套专注地进行操作。这里的操作严格遵循《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技术操作规范》。
对于普通药品调配,必须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按照标准流程(SOP)完成加药、混合。无菌操作能够防止细菌等微生物混入药水中,避免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感染等严重问题。而对于危害药品,如化疗药,操作要求更加严格。由于化疗药具有较强的毒性,需要在负压环境下操作,这样可以防止药物泄漏,避免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调配工作不仅要求药师具备扎实的药学知识,例如化学配伍知识、药物稳定性知识等,更考验他们的操作技能。剂量计算必须准确无误,手法要稳,哪怕是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影响药效,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四、关键环节之成品输液核查质量阀门
配好的药水并不会直接送往病房,而是要经过一道“终极检查”——成品核查。核查药师会对照标签,进行全面细致的核对。
他们会检查药物名称、剂量、浓度是否与医嘱一致。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药物名称错误,可能会导致患者使用错误的药物;剂量和浓度不准确同样会影响治疗效果。接着,核查药师会查看溶液是否澄清、有无沉淀或异物。溶液的状态直接反映了药水的质量,如果有沉淀或者异物,说明药水可能已经被污染或者发生了变质。最后,包装是否密封完好也是核查的内容之一。密封不好可能会让细菌等进入药水中,影响药水的安全性。这一环节哪怕发现细微的异常,如轻微浑浊,都会被及时拦截,重新排查问题。因为核查药师深知“宁可错查,不可漏查”的道理,一旦不合格的药水送到病房,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医院的静配中心就像是一个药品的“安全加工厂”,从“处方”到“药袋”的过程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流程。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也正是这样的流程和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让我们在就医用药过程中能够更加放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