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胸痛要当心?预防心肌梗死的关键
“胸口突然一阵剧痛,休息一会儿就好了”——多少人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却不以为意?这可能是心脏在发出求救信号!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由于供应心脏血液流动的主要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每一年,无数人因忽视早期症状而失去生命,了解心梗的警示信号,可能就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一、心肌梗死的症状,胸痛背后的危险信号
1.前驱症状:心肌梗死发病前,半数患者会出现前驱症状,如持续乏力、胸部不适、活动后心悸气急、烦躁等。
2.疼痛:疼痛是心梗最先出现的症状,但表现多样:疼痛强度轻重不一,从轻微不适到剧烈疼痛都有可能;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需注意部分患者(尤其老年或糖尿病者)可能无典型胸痛,而表现为休克、心衰、上腹痛或下颌背部放射痛。
3.全身症状:随着疼痛加重,会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如发热、心动过速等。
4.胃肠道症状:心肌梗死还可能表现为胃肠道症状,特别是在下壁心肌梗死中更为常见:频繁的恶心、呕吐、上腹胀痛。
5.低血压和休克:如果疼痛缓解了,可是收缩压仍然低于80mmHg,并且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等表现,那就是休克。休克大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
二、预防心梗:从现在开始改变
1.饮食方面
要养成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高盐食物会增加血压升高的风险,而高血压是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糖食物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影响血管健康;高脂肪食物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导致血管壁斑块形成,使血管狭窄,增加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2.运动方面
规律运动对于心脏健康非常重要。不过,每个人适合的运动类型和运动量是不一样的,最好咨询医生。合适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等。
3.体重管理
保持健康体重是预防心肌梗死的关键之一。超重和肥胖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使心脏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身体的运转,同时也容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疾病,这些都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4.戒烟
戒烟并且远离二手烟是心脏康复的重要部分。与不吸烟者相比,心肌梗死后继续吸烟的患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更高。而戒烟后一年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会大大降低。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引发心肌梗死。
5.心态调整
保持平和的心态也很重要。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衡,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对心脏健康不利。
6.疾病管理
如果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可能需要结合药物治疗,比如服用他汀类药物降血脂。这些疾病会影响血管的健康,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所以控制好这些基础疾病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环节。
7.药物预防
在医生的指导下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同时要遵医嘱正确服用抗凝药、抗血小板药、调脂药、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药物。这些药物可以起到预防血栓形成、调节血脂、稳定血压、控制心律失常等作用,从而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8.定期复诊
定期复诊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出现胸痛症状、运动或休息状态下呼吸困难等方面的变化,要及时告知医生。这样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或者复发。
9.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可以帮助患者预防感染,减少心肌梗死再发的可能性。不过在接种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接种。
总之,胸痛可能是心肌梗死的信号,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通过采取上述预防心肌梗死的关键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脏健康,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