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心脏健康“全攻略”:冠心病、心律失常与慢病管理的核心要点

2025-09-12 09:59:43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郭丽云

  心脏,作为人体循环系统的核心引擎,每天跳动约10万次,为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了解这些疾病的核心知识,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守护心脏健康的关键。

  冠心病:血管堵塞的“无声危机”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本质是冠状动脉血管因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心肌供血不足。这种疾病被称为“无声危机”,因为约40%的患者首次发作就表现为心肌梗死或猝死。

  冠心病的典型症状是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下颌,常在劳累或情绪激动时诱发,休息后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胸闷、乏力或胃部不适,尤其在女性和老年人中更为常见,容易被忽视。

  预防冠心病需从生活方式入手:饮食上,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的比例;运动方面,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可有效改善血管弹性;戒烟限酒也至关重要,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加速斑块形成。

  对于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规范用药是基础。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药物需长期服用,不可擅自停药。此外,定期复查血脂、血压、血糖及心电图,必要时进行冠脉CT或造影检查,能及时发现血管病变进展。

  心律失常:心跳节奏的“紊乱密码”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节律或传导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房颤等多种类型。正常成人静息心率为60-100次/分钟,超过100次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为心动过缓。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患者心房失去正常收缩功能,血液易淤积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脑卒中(中风)。房颤的典型症状包括心悸、气短、头晕,但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被称为“无症状房颤”,其潜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心律失常的诱因多样,包括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大量饮酒、咖啡摄入过多等。此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基础疾病也会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诊断心律失常的常用检查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心脏电生理检查等。其中,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24-72小时的心跳情况,能捕捉到常规心电图难以发现的短暂心律失常。

  慢病管理:心脏健康的“长期工程”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导致心脏疾病的三大“推手”,这些慢性疾病会加速血管老化,诱发冠心病和心律失常。因此,慢病管理是心脏健康的“长期工程”。

  血压管理方面,正常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高血压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坚持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情绪波动,遵医嘱服用降压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血糖控制对预防糖尿病性心脏病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空腹血糖在7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10mmol/L以下。除了药物治疗,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是控制血糖的基础,建议少食多餐,避免精制糖和高碳水化合物食物。

  血脂管理的核心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普通人群LDL-C应低于3.4mmol/L,冠心病患者需控制在1.8mmol/L以下。他汀类药物是降脂的首选药物,同时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来辅助调节血脂。

  此外,心理因素对心脏健康的影响不可小觑。长期焦虑、抑郁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升高血压和心率,增加心脏负担。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释放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对心脏健康同样重要。

  心脏健康关乎生命质量,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预防和管理需要从生活细节做起。无论是健康人群还是疾病患者,都应树立“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将心脏健康管理融入日常生活,让这颗“生命引擎”始终保持强劲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