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低血糖来袭别慌,这份科学应对指南请收好

2025-09-12 10:06:20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邓陆琳 郑焱玲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突然头晕、心慌、出冷汗的经历,这很可能是低血糖发出的“警报”。低血糖并非糖尿病患者的“专利”,普通人因饮食不规律、过度运动、饮酒等因素也可能遭遇。若不能及时正确处理,严重时可能导致意识障碍、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一、低血糖的典型表现

  一类是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多在血糖轻度降低时出现,表现为心慌、手抖、出冷汗、饥饿感明显、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这些症状较为直观,容易被察觉;另一类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当血糖持续偏低时出现,包括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严重时会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昏迷,这类症状往往提示低血糖已较为严重,需立即干预。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人群可能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多见于老年、胰岛素瘤、长病程糖尿病或β-受体阻滞剂使用者。即血糖已降至较低水平,却没有明显不适表现。这类人群更需定期监测血糖,避免因忽视而引发危险。

  二、科学应对:分场景处理有讲究

  当出现低血糖症状,或血糖仪检测发现血糖低于3.9mmol/L时,需根据具体场景快速处理,核心原则是“快速补糖、监测效果、后续调整”。

  1.意识清醒时:“15-15”原则来帮忙。

  若患者意识清醒,能自主进食,可遵循“15-15”原则处理:首先补充15克快速升糖的碳水化合物,这类食物能被身体迅速吸收,快速提升血糖。

  补充后等待15分钟,再次监测血糖。若血糖回升至安全范围≥3.9mmol/L,且没有不适症状,可按正常时间进食下一餐;若血糖仍未达标,需重复“补充15克碳水化合物+等待15分钟”的步骤,直至血糖恢复正常。若第二次“15-15”后仍≤3.9mmol/L或出现呕吐、嗜睡,立即拨打120。

  2.意识模糊/昏迷时:禁止喂食,立即就医。

  若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无法自主进食,或已陷入昏迷,绝对不能喂食任何食物或液体,否则可能导致食物呛入气管,引发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此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期间,若现场有胰高血糖素(针剂或鼻喷)应立即肌注1mg胰高血糖素(或鼻喷3mg),将患者侧卧,头向一侧倾斜,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密切观察呼吸、心跳情况,若出现呼吸、心跳停止,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三、预防为先: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

  1.规律饮食:避免长时间空腹,三餐定时定量,若两餐间隔时间较长,可在中间加餐,选择全麦面包、饼干、水果等,既能预防低血糖,又能避免下一餐过量进食;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控制饮食,避免因过度节食导致血糖过低。

  2.合理运动:运动前应适当进食,避免在空腹或血糖控制不佳时运动;运动强度和时间要适中,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长时间运动,运动后若出现饥饿感,可补充少量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运动时最好随身携带糖果和血糖仪,以便及时监测和处理。

  3.谨慎用药与饮酒: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按照医生处方使用降糖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饮酒时应避免空腹,饮酒量要控制,且饮酒后需密切监测血糖,因为酒精会抑制肝脏糖异生,增加低血糖风险,尤其是饮酒后6-12小时(夜间或次日晨起)风险最高。

  4.定期监测与记录: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在调整饮食、运动或用药方案时,要增加监测频率;普通人若频繁出现低血糖症状,也应监测血糖,并记录发作时间、症状、诱因,便于医生明确病因。如正在使用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等长效药物,症状缓解后仍需加强监测至少24小时,防止复发。

  低血糖虽来势汹汹,但只要掌握正确的识别、应对和预防方法,就能有效降低其危害。守护血糖稳定,就是守护健康生活的第一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