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警惕体内的“不定时炸弹”主动脉夹层

2025-09-19 09:22:05 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 王辰

  生活中,有人突然出现胸口剧烈疼痛,像被刀割一样,还顺着背部蔓延,送到医院后被诊断为主动脉夹层。这种被称为体内“不定时炸弹”的疾病,发作时风险极高,却因早期症状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常常被忽视。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主动脉夹层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主动脉夹层

  要理解主动脉夹层,先得看清主动脉的“结构”——它是人体最粗的血管,像一条包裹着多层结构的“大水管”,最内层是内膜,中间是有弹性的中膜,外层是坚韧的外膜。正常情况下,这三层紧密贴合,共同承受心脏泵出的血液带来的压力,确保血液顺畅输送到全身。

  而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始于内膜出现破损。当内膜有裂口时,高速流动的血液会顺着裂口冲进内膜与中膜之间,像水流冲开两层布一样,把原本紧密的两层撕开,形成一个新的“假腔”。这个“假腔”就像水管壁里的“暗沟”,血液会在里面不断流动、扩张,一方面可能进一步撕裂血管壁,让裂口越来越长;另一方面,外层膜会被越撑越薄,一旦外层膜无法承受压力而破裂,大量血液会瞬间涌入胸腔、腹腔,短时间内就会危及生命——这也是它被称为“不定时炸弹”的原因。

  二、哪些人容易被“盯上”

  主动脉夹层并非随机发作,它更偏爱有特定风险因素的人群,这些因素会像“催化剂”一样,增加血管内膜破损的概率:

  1.长期血压控制不佳者:这是最常见的高危人群。如果血压长期偏高且未得到有效控制,主动脉壁会持续承受过大压力,时间久了,内膜就容易出现损伤、裂口,为血液冲进夹层创造条件。尤其是血压突然升高时,血管壁承受的压力骤增,风险会进一步上升。

  2.血管壁本身脆弱者:有些人天生血管壁结构存在问题,比如患有马凡综合征,这类人群的主动脉中膜弹性较差,更容易出现分层;还有些人因年龄增长,主动脉壁逐渐老化、变硬,内膜也会变得脆弱,增加夹层发生的可能。

  3.有特定诱因者:除了长期风险因素,一些突然的“刺激”也可能诱发主动脉夹层。比如严重外伤撞击胸部,某些医疗操作对血管产生牵拉、损伤,妊娠期间女性体内激素变化影响血管弹性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因素之一。

  三、有哪些预警信号

  主动脉夹层发作时,身体会发出明确的“预警信号”,这些信号往往剧烈且特殊,一旦出现,必须立即就医:

  1.剧烈的“撕裂样”疼痛:这是最典型的症状。疼痛通常突然发作,位置多在胸口或背部,感觉像被刀割、被撕裂一样,疼痛程度非常剧烈,且会随着“假腔”的扩张而逐渐蔓延。这种疼痛和普通的胃痛、心绞痛不同,它不会随休息缓解,反而可能越来越重。

  2.血压异常:发作时,患者的血压可能出现异常变化:多数人会因疼痛和应激反应导致血压升高,但也有部分人因血管夹层影响了血压测量,出现“单侧肢体血压低”的情况,这是因为夹层影响了血液流向肢体的血管。

  3.其他伴随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夹层可能会压迫、堵塞其他血管,引发相应症状:如果影响到脑部供血,会出现头晕、意识模糊、肢体无力;如果影响到肾脏供血,会出现尿量减少;如果影响到下肢血管,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等。

  四、确诊后如何“拆弹”

  一旦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核心是“稳住病情、防止破裂”,具体方案会根据夹层的位置、范围和患者情况制定:

  1.急性期紧急处理:在疾病发作的急性期,首要任务是控制血压和疼痛,避免血管壁进一步撕裂。医生会通过静脉用药快速将血压降到安全范围,减轻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同时使用止痛药物缓解剧烈疼痛,避免疼痛导致的血压波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任何可能增加血压的动作,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2.针对性手术治疗:根据夹层情况,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位置靠近心脏的夹层,通常需要进行开胸手术,修复破损的内膜,置换病变的血管段;对于位置相对靠下的夹层,更多采用微创的介入手术——通过血管穿刺,将支架送到夹层部位,用支架撑起破损的内膜,堵住裂口,让血液重新回到正常的“真腔”内流动,阻止夹层进一步发展。

  3.长期术后管理:手术并非“一劳永逸”,术后还需要长期管理来预防复发。患者需要坚持服用降压药,把血压长期控制在稳定范围;同时要定期复查,观察血管和支架的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还要避免吸烟、饮酒,保持清淡饮食,规律作息,不做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五、做好这些能远离“不定时炸弹”

  对于主动脉夹层,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尤其是高危人群,做好以下几点能有效降低风险:

  1.严格控制血压:这是最核心的预防措施。有高血压的人群,要按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不随意停药、减药,定期监测血压,确保血压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没有高血压的人,也要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血压升高。

  2.保护血管健康:平时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少吃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避免动脉粥样硬化,远离烟草;适量运动,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温和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给血管带来过大压力。

  3.定期体检,早发现问题: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血管相关检查(如超声、CT 血管造影),及时发现血管壁的早期异常,比如内膜增厚、斑块等,在医生指导下尽早干预,避免问题发展成夹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