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护理要点,血液内科患者一定要知道
大多数人对血液病的认识较浅显,一听到血液病首先想到的就是白血病,其实血液病在临床上存在良恶性之分,具体分为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出血性疾病、白细胞疾病、红细胞疾病等。其中,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瘤、各种淋巴瘤等;出血性疾病包括凝血功能异常、血友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疾病包括各类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减少症;红细胞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不同的血液病治疗方案存在一定差异,且患者也存在不同的预后情况,护理要点也存在差异。本文科普血液内科患者不同疾病的护理要点,助力血液内科患者在疾病抗争中获得成功。
一、红细胞疾病
患有红细胞疾病的患者多存在贫血情况,伴随耳鸣、气短、乏力、胸闷、头晕等症状,在活动后加重,疾病较轻患者症状不明显,病症较重患者会昏迷卧床。在护理期间的重点如下:(1)用药指导:患者需及时补充铁剂,需在进食后服用,铁剂补充期间不可饮用浓茶、牛奶、咖啡。(2)日常护理:患者需注意休息,降低耗氧量,日常需减少活动,运动期间以不感觉疲劳为耐受度,家属需陪同,预防跌倒、摔伤等。(3)饮食护理:患者需进食血制品、动物内脏含铁量高的食物,且多进食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促进铁含量吸收,增加身体造血,改善患者症状。(4)心理护理:该类患者消极情绪明显,护理期间需注重针对性心理疏导,了解患者内心状态,引导患者提出自我诉求,倾诉不良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此外,还有一种红细胞疾病称之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该类患者存在明显的红细胞增加情况,患者血液黏稠度较高,极易出现血栓症状,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晕等,日常需食用抗凝血食物,如芹菜、生姜、黑木耳等。
二、白细胞疾病
该类疾病多见于白血病,护理重点如下:(1)生活指导:白血病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较多,如感染、骨髓抑制等,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较大,日常护理需注重并发症的预防干预。每日对病房内消毒清洁,患者需做好个人卫生管理,预防交叉感染;积极卧床休息,避免活动量过大;饮食选择高纤维、高蛋白食物,以低盐、清淡饮食为主。(2)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正念认知干预,要求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抗争疾病的自信心;家属需关心、爱护患者,给予情感支持,日常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自卑情绪,引导患者宣泄内心情绪。
三、出血性疾病
该类患者护理重点是预防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的预防极其重要。(1)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度较高的病房环境;监测患者血小板水平,低于正常数值需对活动限制,卧床减轻出血风险,同时输注血小板预防出血性疾病;为患者提供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食物;观察患者排便情况,预防便秘,避免出血风险加重。(2)预防性措施:监测患者牙龈是否出血、口腔是否出血、皮肤是否存在出血点,一旦出血新增淤血斑点需及时上报医师;定期对个人指甲修剪,预防指甲过长划伤皮肤,穿着宽松的裤子和衣服,预防对皮肤造成不良刺激;针对皮肤局部出血患者需及时消毒处理,避免感染;伴随高热症状的患者需避免酒精擦浴,避免出血症状加重。
四、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疾病
该类患者在化疗后的感染风险、出血风险、贫血风险较高,对护理需求较大,护理期间需结合上述三种疾病的护理重点进行干预。(1)生活指导:日常需以卧床休息为主,减少活动,且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休息;患者在人多地点活动需佩戴口罩、及时洗手;护理人员需坚持无菌操作,保证手卫生。(2)积极预防:该类患者骨骼承受能力较差,活动期间不可负重,避免增加患者疼痛感或造成患者骨折;部分患者化疗后需对探视人数进行控制,预防交叉感染情况出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