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肾病,我们能做什么?
远离肾病,我们能做什么?守护“沉默的功臣”,从日常点滴开始。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对默默无闻的“功臣”——肾脏。它们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负责过滤血液、排出废物、调节血压、维持骨骼健康……然而,肾脏却非常“沉默”,早期损伤时常常不痛不痒,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往往功能已损失大半甚至衰竭。
肾脏的求救信号往往很隐蔽,如乏力、食欲下降、夜尿增多、脚踝水肿、尿中泡沫增多等,极易被忽视。因此,远离肾病的关键在于“防”与“早”。我们能为自己和家人的肾脏健康做些什么呢?请收下这份详细的“护肾指南”。
一、攻击肾病的“三大元凶”,必须严加管控
绝大多数慢性肾病并非独立发生,而是由其他疾病引发的。控制好以下基础病,是预防肾病的第一道防线。
1.管住高血压:别让“高压”冲垮肾脏的滤网
为什么伤肾?长期高血压就像用高压水枪持续冲击肾脏内数百万个细微的滤网(肾小球),导致其硬化、坏死,功能丧失。
怎么做?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力争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2.稳住高血糖:别让肾脏“泡在糖水里”
为什么伤肾?糖尿病是导致尿毒症的首要原因。持续的高血糖会毒害肾脏的血管和滤网,使其逐渐纤维化,失去功能,称为“糖尿病肾病”。
怎么做?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早期肾损伤的关键指标)和肾功能。
3.降低高尿酸:别让“晶体”堵塞肾小管
为什么伤肾?尿酸过高会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可直接导致肾小管损伤和肾结石,引发痛风性肾病。
怎么做?少吃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多喝水促进排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尿酸药物。
二、改变伤肾的“四大生活习惯”,为肾脏减负
除了控制疾病,日常生活中许多不经意的行为也在悄悄伤害肾脏。
1.科学饮水,不憋尿
足量饮水:每天保证1.5-2升饮水(白开水最佳)。充足的水分能稀释尿液,帮助肾脏轻松排出废物,有效预防结石和感染。
不要憋尿:憋尿会使膀胱压力增高,可能导致尿液反流,将细菌带回肾脏,损伤肾盂。
2.合理饮食,告别“重口味”
严格控盐: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一个啤酒瓶盖的量)。高盐是高血压和肾负担的直接推手。
避免高蛋白暴食:长期大鱼大肉,会使肾脏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加速其老化。
低脂、低磷、低钾:少吃油炸食品、动物内脏、加工肉类、坚果、碳酸饮料等。
3.戒烟限酒
吸烟会直接损伤肾血管,导致肾脏缺血、缺氧,加速肾病进程。
过量饮酒会影响血压和尿酸稳定,间接损害肾脏。
4.保持健康体重,规律运动
肥胖本身就会增加肾脏工作量,导致“肥胖相关性肾病”。减重是最有效的保肾措施之一。
规律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血压和血糖,是对肾脏的间接保护。
三、筑牢“两大防线”,早期发现是王牌
肾脏的代偿功能极其强大,早期损伤时,即使功能损失一半,血肌酐也可能仍在正常范围内。因此,主动筛查是守住健康的最后一道关卡。
1.定期体检(每年至少一次)
尿常规:检查是否有蛋白尿和血尿,这是肾脏早期损伤最直接、最敏感的信号。特别是“尿微量白蛋白”,是更精准的早期指标。
抽血查肾功能:主要看血肌酐(Scr),并由此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这是评估肾脏“工作能力”的核心指标。
肾脏B超:可以直观看到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发现结石、囊肿或梗阻等问题。
2.关注身体发出的微弱“求救信号”
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浮肿(如眼睑、脚踝)。
疲劳乏力、食欲不振、面色晦暗。
夜尿次数明显增多。
尿色改变(如洗肉水色、浓茶色、酱油色)或尿中泡沫增多且久久不散。 出现以上任何症状,应及时就诊。
总结而言,远离肾病并非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它就藏在我们每一天的健康选择里:管住嘴、迈开腿、控三高、多喝水、慎用药、定期查。
从现在开始,用心守护好我们身体里这对默默付出的“净化工厂”,就是为未来的健康生活投保的一份最珍贵的保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